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8-05-14杨永忠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想象思维教学

杨永忠

本人认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学生创新的环境,开展学生创新科技活动,重视学生科学思维和研究的方法。

一、在地理教学中强调学科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综合性强。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的教学必须是归纳式教学或综合式教学。例如:在讲解“长江”一节时,根据河流概况,河流补给情况,径流变化情况及河流水文特征、气候、植被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等知识的讲解分析,得出长江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的途径,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二:区域性。任何事物和地理现象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区域中,区域内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形成独特的区域特征。因此,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对复杂多变的地理空间要素和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抓住该区域的主要特征。例如:讲解“西北地区”一节时,抓住干旱的特征来分析干旱给其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由于干旱造成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沙漠广布,人烟稀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总结该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干旱。从而引导学生向如何改造、开发等方面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二、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地理知识的掌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思维活跃,具有创见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而思维僵化,没有主见的人往往知识贫乏。知识越丰富,表象越清晰,想象越主动,思维发散越容易。因此,牢固掌握概念和规律等基础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扩大学生视野,充实头脑,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其次,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质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教师应巧设疑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设疑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从思考的姿态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领域中迸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例如:讲解“世界能源问题”时,引入“海湾战争”这一重大国际事件,通过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政治地理背景,使学生深刻理解石油分布的地质规律及能源问题的实质。再次,开拓解决问题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索解题思路,形成网絡化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再通过找出多种解法的共同规律,进而训练集中思维。这祥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从图形信息的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图形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 识,并能用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使学生具备完善的地图基础知识,具备对图文的应变能力,使地图真正成为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载体。例如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学生学习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自然、社会特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的目的。

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想可表述为“一般思维与想象结合”。它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工、构思,以全新的方式 解决前人所末解决过的问题。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假设、 巧妙的构思是创造想象的特征,创造想象经常以幻想与假设的形态承载思维向未知王国进发。创新需要灵感,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富于幻想。大胆猜测和联想,捕捉思维的灵感,注意沟通各部分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或对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条件。充分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想象进行发散式的思维活动,尽可能提出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观点。

五、发挥地理实践活动的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工具,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提出的问题。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让他们多动手动脑,在地理教材中所列举的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比一比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写作活动,可通过参加开展科技制作展,设立发明奖、制作奖、论文评比奖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的氛围。例如:我校的“地理环保小组”,在老师带领下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家乡重要的河流南勐河坝区段水质调查,通过实地勘测,找出了污染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家乡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使同学们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六、重视地理科學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从小就养成了亲自动手,重视实践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通过教材学习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教材内容抓住有利时机,讲一些科学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兴趣与追求,激发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同时开展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让学生阅读一些科学研究书籍和文章。通过这些使学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从中开拓视野、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认识到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促进思维的生长剂、 加速思维的催化剂,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性的创新思维。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中的灵魂和核心,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抓住机遇,不懈努力,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以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技术的挑战。

猜你喜欢

想象思维教学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