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5-14王超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定势逆向思维能力

王超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创新思维能力基础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兴趣不浓,心理上毫无准备,生理感知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能在学习探究中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迷恋不舍,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倡導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1.爱思善疑,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爱思考,善疑问,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不少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一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起作文来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由此启发创新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在探索中进行创新思维活动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感言别人所为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

2.联想想象,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夫特所积极倡导的,他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出大量变换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它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问题答案,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点,新的思维成果常常由此产生。一般说来,发散性思维包括三个层次: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其流畅性,指较短的时间内能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其变通性,指思维能随机应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受心里定势的限制,从而提出新的观点,其独特性,是指对事物有独特的不同寻常的见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就应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能力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思维空间,破除思维定势,扩大思维的范围,从而产生一连串的创意。

3.反向思考,激发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世上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人们常常都习惯于从一个方面去认识事物,而忽视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限制人的创造性思维。为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我们常常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也就是所谓的“反弹琵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冲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出奇制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思维质量和思维效度。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抛开教材所提供的思维导向,进行逆向思维,以培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引导学生肯定愚公子子孙孙移山执着的同时,也让学生逆向思考来评判愚公移山,他们说:“愚公之所以叫愚公,是因为他遇事不会灵活变通,太死板。他的这一举动不但毁了他的一生,而且也让他的子孙承受过重的负担。他为什么不采取搬迁的办法,把家搬到山外去呢?我们做事为何要在一颗树上吊死呢?”听了学生的阐述,我很欣慰,看来学生的逆向思维正在以天天成长,创新能力在一天天增强。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绝大多数课文都闪烁着作者创造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勤于思考,多提问题,最大限度在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三、丰富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能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只有当学生自身需要时,有接受的动机时,他才有可能十分投入地学习,并为之付出努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布置作业,让学生续写故事:当那两个骗子被抓到后……于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续写。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绘出诗中凄美的意境。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完成了练习,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真可谓一举多得。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面对今天这个充满挑战性、多样性、新奇性的二十一世纪,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我们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上,让广大学生的创造新思维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定势逆向思维能力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