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

2018-05-14王新苗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课程

王新苗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不断的加大,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进行全新的改革,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在学科整合性学习中带来的快乐。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其他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的结合,改变已“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已“学”为主的主题,通过学科整体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通过实际的体验感受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正视信息技术学科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相互合作与自信。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两种课型:课堂理论课(基本上是起始课阶段)和上机操作课,而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上机操作演示教学,关于理论课程的实施现已经很少应用,因为信息技术是一个很虚拟的东西,它不像数学可以根据推理理解公式,也不像语文依靠多读、多写、多积累的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大部分教师通过教师机的屏幕广播教学系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操作一步一步的完演示内容,虽然这种方法很直接,学生也能够很快的完成,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在小学信息课程课时很少,一周一节,而且两节课时间隔一周或几天时间,这样便会使很多学生将学过的东西忘掉,逐渐造成永远也学不会的状态。致使一学期很难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学生学生感觉到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缺少成就感,因此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势在必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已提出学科整合教学,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行列,学生将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习其他学科中,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价值观,使得学生家长重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1.课程整合的内容与要求

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是从小学四至六年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图片处理、文本的编辑、动画制作、视频制作、幻灯片制作等,而这些课程可以与小学美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品社等进行整合,进行课程整合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而课程整合的前提是信息教师要对相应整合的学科具有一定学科知识和拓展教学的能力,课程整合同时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例如: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幻灯片或者Flash制作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过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科学教师相互沟通,确定其植物的生长周期等。

2.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的理解为基本目标,而课程整合的目标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教学设计。首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学习思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目标不是单一的使用信息技术完成某一学科学习内容,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在完成某一学科学习内容过程中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处理或解决相关问题,重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得学生懂得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为主,通过学生思考、动手使得学生的创作具有一定成就感,在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局限于利用电脑打游戏的心里。学生思维时灵活可尊重的,在学生天真的思想中他们懂得如何获取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容。

3.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施时,信息技术教师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合理的设计才能够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在学科整合教学时作为设计者必须要把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的学科进行分析与研究,信息课程内容要与整合学科的高效课堂融为一体,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会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帮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課程整合下的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学期课时在20课时左右,平均下来每周一节课节,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大部分以实际操作学习为主,而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学,这就产生了学生不看课本的现象,导致学生基本上以课堂老师所教的内容为主,对于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知识完全忽略不学。这也逐渐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了一定分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掌握教材,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重视,例如: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放学时间研读教材,研究教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进行自行操作,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主讲教学内容,教师补充、指导辅助,这样即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更透彻不容忘记。这种方法虽然大胆,但确实具有成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综合实践性,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所掌握的认识要比教师所“教”的知识要深的深,这也正是目前课改要求下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艺术,是人为性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求的高度学问,面对这些具有灵活思维的学生们我们要在课改的里程中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多元化、主体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信息技术是时代进步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无论科研、企业还是个人生活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变革的需要。而在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也会让人神圣曲解,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使他们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存在。而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我们虽然艰辛的付出,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是很值得。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