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发展,打造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2018-05-14王玉俊
王玉俊
核心素养在本质上,就是人才标准。未来人才应具备的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课程+核心素养”育人模式)。现代教育转型了,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学科教学要服务于促进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课程”育人模式)。这个改变的意义是教学是不是有效,不能单纯看知识的转化效益,更要看促进人的发展是否有效。下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浅谈如何打造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清单是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 、初步审美能力。其中要特别关注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阅读课、识字写字课、写作课等形式的课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会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也就是说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又饱含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何不让写的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因此在阅读课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在学生读通、读透、了解课文内容、结构、中心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仿写课文的佳句、精段、名篇,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一、寻找文中佳句,及时揣摩仿寫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文中佳句,及时引导学生加以揣摩、仿写,从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例如《清澈的湖水》第二自然段,读“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这个有“……像……怎么样”的句式,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黄山奇石》一文,找到“……像……怎么样”的句子,多读几遍,揣摩这样写的好处,建构对比喻句的认识。这样表达,能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生的思维真正打开,进入深度学习阶段,接下来模仿这种句式进行仿写。这样的读写结合有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二、捕捉典型构段,应时引导仿写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精彩段落的仿写,帮助他们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是并列方式构段;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方式构段。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默读,圈画出描写的海底生物的名字;再引导学生品读,找出生物的特点;接着指导朗读;最后引导学生掌握这段的构段方式。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模仿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自学,他们很容易从第一句得知鱼的特点是多而美,第二至四句分别具体写了鱼的美和多,再与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本段的构段与其不同。随后进行拓展阅读,一篇课外总分段式的写景语段,由学生自行完成练习。(读一读找出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说一说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句话进行分述的,是如何构段的。)最后引导学生用总分或分总的构段方式练习围绕一句话把它写具体,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教师要依托好课文中的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进行“读写结合”,进而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三、搜索精彩片段,即时指引仿写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的片段,尤其是联想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精彩段落,都要即时用来仿写。例如联想片段,学习《月光曲》一课时,指导学生读第九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事物的,哪些是联想的。让学生通过对比读删去联想的语段与原文语段的不同,悟出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这段文字就失去了原有的美,读此类文章时要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例如人物描写片段,《背影》第六自然段中对父亲的描写,作者从动作、衣着服饰、体态等方面具体描绘父亲的人物特征,目的在于展示人的性格特点。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我们在阅读课中采取有效的仿写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习作的技巧,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表达。
四、搜寻代表性课文,适时指导仿写
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布局谋篇就是解决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开头写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与结尾“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形成呼应,在全文起到总起、总结的作用。文章的中间部分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进行详细的分述,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学习本文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上适当的联想、采用不同的构段方式以总分总的布局描写《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校园》《美丽的公园》等自己去过的地方风景优美的地方。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写作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仿写的机会,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不断吸取习作经验,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读写结合之花必定会在我们的课堂中绽放。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努力打造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