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8-05-14苏珍媛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员有效性评价

苏珍媛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他是新教学理论下的 一道亮丽的教学风景。它不但包含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嘗试。

一、优化小组构建,分工协作——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构建有如房子的结构,结构好坏是决定房子质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每个组中成员的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要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力。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则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巧设情境,建和谐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感受合作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谈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恰当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例如:1.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也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2.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但是,再好的内容,没有正确的指导,也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合作时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五、树立团体意识、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

合作学习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带有团体性质,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组是个有机团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完美的合作才能成功。

同时,也要使小组成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与其它小组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增强合作意识与团体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成员有效性评价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两只挂钟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最强新成员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家的新成员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