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

2018-05-14肖琼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渔夫有效性课文

肖琼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进行双向的交流。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提问的有效性。

一、巧设悬念,提问要“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探究。所以,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在生疑、解疑过程中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体会到思考的欢乐与满足。如教学《种瓜得豆》这篇课文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现在有一种技术却能做到种瓜得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因为他们在预习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这种技术就是现代转基因技术。他们大声而兴奋地回答:转基因技术。师又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下来的学习学生都很投入,很积极。

二、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课文,在导入课文后质疑课题:“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學生都能马上回答:“送别。”接着再问:“诗人写送别,却先写了什么呢?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那些地方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呢?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这个教学片断从理解课题到理解句子再到理解诗情,层层深入。理解诗意时也是从理解诗句表面的意思再到理解藏在背后的深意,语言训练也是在理解内容之后进行拓展延伸。由于提问有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变强,而且乐学,善学,爱学。

三、把握契机——有启发性

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在教《穷人》时,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桑娜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寻求答案。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桑娜和渔夫是个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这种课中置疑提问,是针对学生急于知道主人公的“愤悱”状态下提出的,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也失去意义。

四、突破难点——有导向性

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点内容对全篇课文来说牵一发动全文,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阅读短文中有“题眼”,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穷人》这节课上,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渔夫和桑娜对话“……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提问:“你知道‘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一开始学生回答是过日子、度过日子,我首先肯定他们回答得差不多了,但还不令人满意。再问:“是怎样过日子、度过日子的?”学生沉默了。我提示:“联系上下文啊。”“啊!是很难地过、艰难地度过。”,学生恍然大悟,高兴地回答。这正是文章的重点:渔夫和妻子明白,抚养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是很难了,再多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将更难熬,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这也是文章的主旨。由于抓住“熬”,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情,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不仅让学生领会文本,而且感悟了语言的魅力,深刻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促进生成——有探索性

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有的生成对推进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时候,教师应采用追问的形式,适时引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生成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追问,促进生成。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教师只有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对话,“问”出精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

猜你喜欢

渔夫有效性课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天皇版“渔夫”
渔夫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