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渭皮影戏浅释

2018-05-14张童霞

参花(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皮影戏

摘要:通渭皮影戏,又称“灯影子”或者“影戏”,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戏曲艺术,主要流传于甘肃定西市通渭县一带。通渭皮影戏主要通过用灯泡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图案,形成或活动或静止的画面,以展示情节,表演故事。上演剧目以历史剧本为主,唱腔以“影子腔”为主,可唱全本戏,也可唱折子戏,深受群众喜爱。“借灯显影,配以演故事”,通渭皮影戏广泛流传于通渭民间。

关键词:通渭 皮影戏 制做 唱腔板式

一、通渭皮影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后期,皮影戏音乐被移植到舞台上,人们把这一用皮影戏音乐伴奏、表演的戏曲叫“影子腔”。通渭皮影戏音乐的形成、发展和“影子腔”的出现,使通渭乃至定西地区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剧种。通渭影子腔作为文艺宣传的重要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情形和全国影戏的走向有较大差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视和保护,民间影戏班社日趋活跃。通渭皮影戏班社有40多个,班社内均是农民艺人。皮影戏演出范围除本县乡镇村社外,还远至周边的陇西、会宁、甘谷、武山、定西、榆中等县。早先,最有代表性的是清嘉庆初年由常河镇刘纯儒创建的“金川号”皮影班社,李店乡的“田家”皮影班,华岭乡的“罗家”皮影班和义岗镇的“刘家”皮影班。通渭目前收藏传统剧本和影件最多的艺人是襄南的孙金牛。将通渭皮影戏带到全国的皮影艺人以杨永忠为代表,2015年他曾率团进京演出了传统皮影戏《药王孙思邈》。通渭民间影戏艺人刘国天经过悉心钻研,又做到了影人眼口皆动,可用影人演绎完整的人物动作。皮影戏艺人刘满仓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渭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二、皮影的制作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百戏伎艺》对皮影影件的制作有详细记录:“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后世皮影制作几经变化,因地而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渭皮影戏遍布全县各个乡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使影人造型、音乐、表演等方面形成明显的地方特色。通渭皮影的制作以牛皮为原材料,制作程序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定皮、画谱、过谱、镂刻、渗色、发汗压平、串连合成等九道工序,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用于旋转的枢纽,称之为“骨缝”。骨缝要中间镂空,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纽或用细牛皮条搓成的线串连合成一个完整的影人。通渭皮影戏的影人头部帽子戴得厚,影人刻制用粗刀口,有别于陇东、陇南和陕西、四川等地的影人。

三、道具、乐器、题材及唱腔板式

皮影戏演出场面可大可小,一般的家庭院落都可演出,皮影戏班人员一般只需6~7人(挑线手、板胡、二胡、三弦、锣鼓)。因为皮影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美术、戏曲、舞蹈于一体,其表演的好坏,除了乐队和影像之外,直接决定于挑线手的水平和技艺。皮影戏中“影人”或叫“道具”一般高30~40厘米,一个身子配三幅或五幅头梢,演出过程中,可根据剧情需要灵活装配,这样可大大减少影像道具的数量。一个戏班的全部皮影多则百余件,少则几十件,两只小木箱完全可以装完,携带相当方便。整个皮影戏班人员精少,道具简单,适宜手提肩挑,走乡串户,翻山越岭,随演随走,随走随演,自由灵活,完全适合山区农村人口稀少、居住零散、交通不便的地方演出。

皮影戏舞台简单,只需用一副透明度较好的白布或用白纸糊的亮子,用一张长条桌,周围简单做以装饰,就形成了舞台。再用一个似亮非亮的灯泡(过去都用煤油或清油灯)照射影子就可以进行表演,故称为“灯影戏”。台前是通过皮影展示剧本内容的一幅虚幻画面,后台是演员展示其艺术水平的真实场景。因此,作为视听艺术的通渭皮影戏和其他戏曲相化,重在“听”戏。

乐器分文武场面,文场面以三弦、二胡、板胡、笛子、唢呐为主要乐器;武场面主要为干鼓、暴鼓、碰铃、渔鼓、甩板和大小锣等乐器。

流传通渭民间的传统影子腔剧目以连本戏为主,杂有折子戏、单本戏,剧目繁多,达100余本。常见的传统剧目以三国戏、杨家将居多,杂有《药王孙思邈》等剧目,既有改编自秦腔剧本的众多剧目,也有仅在通渭传唱的独特的影子腔剧目。

通渭皮影戏是板腔体戏曲形式的地方剧种,唱腔为影子腔,古朴典雅,韵味悠长。唱腔分花音和苦音,基本板式有慢板、流水板、飞板、道情、散板等5个独立板式,还有阴思板、尖板、送板、拦板、叫板、留板、齐板、截板、簧板等9个非独立板式。人物道白多沿用秦腔声调。影子腔音乐是在五声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6声、7声加“闰”音的“燕乐音阶”综合调式音阶。一种是加变宫“7”清角“4”的七声徵调式音阶,一种是加变宫“7”清角“4”的七声宫调式音阶。

通渭皮影戏是长期流传在通渭民间的珍贵民间戏曲艺术,古老的唱腔吸引着众多的戏曲爱好者,精美的皮影日渐得到收藏家的重视,并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簡介:张童霞,女,大专,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宋倩)

猜你喜欢

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扁人片克
皮影戏
皮影戏正失去观众
农民家传6代表演皮影戏,64年前手抄剧本仍在用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星球大战”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