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钢琴审美教学研究
2018-05-14王卉
摘要:乐感审美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在新时期的高校课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乐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要根据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发展历史,为高校音乐的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技巧,综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新时期的角度,对高校钢琴教学做一些特殊的研究和分析,并分享一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 钢琴 审美教学 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教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每一首钢琴曲目自身独特的创作特征和艺术情怀,适当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趣味。只有激发了学生对钢琴的热爱和兴趣,才能在展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一、注重钢琴审美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对于钢琴的审美,要鼓励学生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把自己融入钢琴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意识,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让学生流露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情怀和特点,他们的自信心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完善的教学步骤,可以使学生心中有歌,感受多彩而丰富的音色,然后教师就可以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运用当前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相结合弹奏教学,形成特色鲜明的钢琴课堂主题,最终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再植入学生的思想中。
提高学生钢琴学习意识的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示范钢琴演奏、带领学生观摩音乐会、自由搜寻音响资料等。至于钢琴演奏时,无论是在对比及力度上,还是在音色和情绪上,都要充分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不但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比如可以利用媒体播放器把《抒情小曲集》、马水龙的《雨港素描》、王建中的《绣金匾》等为学生进行演示教学。
二、丰富钢琴审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
为了丰富钢琴审美教学内容,老师有必要通过实质性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对一些著名的钢琴作品适当了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比如舒伯特的《圣母颂》,贝多芬的《欢乐颂》《致爱丽丝》,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都是经典名曲。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对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有一定的渲染作用。
钢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怀。教师要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再根据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中,自由感受,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感受旋律优美、曲调舒展、婉转悠扬、节奏动人的钢琴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给学生不一样的艺术感受,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艺术情怀,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钢琴审美教学实质,保证学生的钢琴感知质量
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钢琴曲目中各种威严、愤怒,强化钢琴审美教学实质,保证学生的钢琴感知质量。有的钢琴曲也会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比如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等。因此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种类的钢琴曲目来感染学生,让其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钢琴弹奏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的,而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感受音乐需要以全身多个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一定要帮助学生感受各种曲调之间的音乐节奏。
有的电影或者音乐剧能够感染学生。比如《海上钢琴师》《我是歌手》《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茱丽叶》《贝多芬交响乐》等,这些都是极好的教学材料,能训练学生带着表情进行弹奏,自觉地感受钢琴曲目中的艺术情怀,欣赏不一样的独特美,展示自己良好的表现。教师要对练习曲和乐曲做好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才能方便跟上课堂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有规律和全面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情怀。
一般来说,尽管钢琴曲目千变万化,但是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演奏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对比和研究,注重民族风格与民间音调相结合的钢琴曲,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习技巧。总而言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丰富钢琴审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并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探究活动来强化钢琴审美教学实质,加强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分析,保证学生的钢琴感知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洪远.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审美[J].艺术百家,2016(11).
[2]关婷婷.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意象分析[J].参花,2018(02).
(作者简介:王卉,女,硕士,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