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2018-05-14吴鹏岗
吴鹏岗
一、复习课概述
复习课不仅仅是简单回忆和再现知识,而应是引导学生系统化整理知识的过程;不是停留于巩固“双基”上,而是让学生知识结构得以拓展、延伸,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的过程;不是所有学生做同一组数学题目进行复习,而是不同学生获得不同提高的过程。
1.复习课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让学生能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并融会贯通更熟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发展。
2.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
(1)查漏补缺
促迸知识的系统化
温故而知新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教学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练习内容 。
(3)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4)发展性原则。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处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5)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二、复习教学现状呈现与剖析
1.重温故轻知新
2.重主导轻主体
3.重补缺轻提高
4.重训练轻应用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首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然后,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機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其次,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为进一步促进认知结构的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综合能力。
四、复习课教学基本环节
第一步,分层练习,重点突破。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
第二步,拓展延伸,整体深化。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三步,自主检评,完善提高。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五、复习课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认为,复习要在美好的情境中,和谐的氛围里,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更易激发,创新的品质才能得到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重视复习课这样一种课型,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重新组建知识结构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理念,重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查漏,达到建构学生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重视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