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20吨泥土拍出“史上最重动画”

2018-05-14大桔子

润·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夏虫壁画敦煌

大桔子

如果某件事情,成功率只有1%,或者更小,你还会去做吗?

在接近仙境的南方古国,有这么三个人,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会!他们的国家,叫“夏虫国”。“夏虫”,来自《庄子·秋水》“夏虫不可语于冰”。这里的人,生命只有三季长,春生秋死,不知有冬。谁都没见过冰,越是见不着,越是想见到。

这天,一位年轻的将军,决定去寻找冰。随他出发的,还有另外两人,墨斗先生和力士。

他们先到西方古老的森林里,找一种神木建造大船,然后出海找冰。森林里危机四伏,各种野兽出没,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电闪雷鸣……此时的音乐,也随着紧张起来。危急之时,没成想,那艘由神木化作的船,变成神龙腾空而起,保护了他们。

绕了个大圈后,三个人回到家乡,而夏虫国这时已是冰天雪地。原来,冰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是生命短暂,才与冰无缘罢了。

这就是动画片《夏虫国》中的故事。导演汤柏华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局限,即便是局限,也要努力去靠近,去求知。”总要有那么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去探索,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汤柏华从小在老家的寺庙里看雕塑、壁画,偶尔听长辈们讲传奇志怪的故事。毕业后,他决定拍一部带有传统韵味的动画片。汹涌翻腾的浪花,红梁绿瓦的城门,袅袅升起的炊烟,穿着铠甲的将军和体格矫健的白马……背景色调古朴,线条简练有力,这些动画灵感正是来源于古代壁画。

为了临摹壁画,汤柏华带着团队多次辗转于敦煌和永乐宫等各处古建筑。作画的材料,他们反复试验,最后找到了石膏,原汁原味的“敦煌味”才终于出来。

先用铅笔画初稿,然后描到石膏板上,再用传统矿物原料上色,最后扫描到电脑里。17分钟动画,20多个人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一共耗费10000多块石膏板,总计20多吨,被称为“史上最重动画”。

汤柏华,就像那三个寻冰的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别人都在做3D,他做手绘;别人用高科技,他用石膏;别人追赶商业价值,他讲哲学故事。他說,“宁愿慢一点,也要做点不一样的。”

好在《夏虫国》最后反响不俗,入围了好几个国际大奖。

20多个人,以真诚的心,致敬传统经典。除了深刻的故事,动画的细节处理,也有独到的细致:将军、墨斗先生和力士,分别代表三种意向:开创精神、智慧和力量,所以三个人的穿着和行动也就不同;用月圆、月缺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当然最妙的,还是从头到尾的背景音乐,民间鼓乐配合地方戏曲,无需任何对白,就把情节推向了至高点。这些画面和细节,无不让观者看完大赞,“中国传统文化太妙了。”

继《夏虫国》后,汤柏华又带着团队制作了另一部动画《莫高霞光》。他们在敦煌待了9个月,用2000块泥板讲了7分钟大唐玄奘西行的故事。

这次更妙,他们的泥板,直接用敦煌大沙泉的泥和鸣沙山的五色沙,采用“三沙六土一灰”古法配置而成,在形式和意蕴上,更接近敦煌壁画。一个人物的动作,要画上几十块泥板,笨拙又精致。

玄奘西行,是“信念”支撑他克服内心的恐惧,超越身体的极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汤柏华很相似。拍好这些动画,就是汤柏华的信念。

(橘子摘自寻匠之美微信号)

猜你喜欢

夏虫壁画敦煌
三观壁画
西江月·散步
“反美”壁画
夏虫亦可语冰
独家专访曹骏: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大水沟·一只夏虫的吟唱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