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式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8-05-14李碧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学方法课堂

李碧蓉

随着分享式课堂研究的开展,分享式课堂研究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分享已经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分享式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同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学生自学、师生互助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分享知识,分享智慧,分享思维过程,分享经验与方法,分享尊重与被尊重的喜悦,实现共同成长,最终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和谐课堂。

分享式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导学”,学生带着任务“预学”,课堂上,交流互学,互动质疑,各抒己见,展示自己。“讲出来”“教会别人”。这样,不但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课堂生动,有趣,改善了课堂教学生态,还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活泼,大方。

通过对小学语文分享式课堂的实施与研究,构建了该学科“分享式”课堂的一些基本模式。

一、课前——任务式自学

初始学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初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初始学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指导初始学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初始学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但在老师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进行了初始学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写一写,简单把课文读一读就算初始学习了。对朗读的次数以及每次读文后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认真去落实。反馈中发现:难字生僻字一晃而过,不去注音,还是不会读;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依赖教辅资料,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这些初始学习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鑒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初始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而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拟出预学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初始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初始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学生课前预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提供预学单,明确要求

每学期开学初,带领学生对本册教材编排做大致了解,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应形成的能力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梳理,设计预学单。预学单的内容一般有这些:背景资料、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部分应如何做好初始学习。如段的初始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篇的初始学习:理清层次,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习作的初始学习:学会审题,懂得立意、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设计的预学单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写、思、搜集、质疑等能力。

以四年级为例,开学初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让他们写在书的首页,如一读(读准确)“标”:标序号,对生字词标出记号。二读(读通顺)“查”:查不理解的字词,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特点等。三读(读流利)“思”:思考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思考课后题、思考并质疑。第四,“写一写”:写生字词,积累佳句并适当写批注,完成预学单。第五,小组内分享音频、视频、资料,组长分别对组内成员的朗读音频做点评。到了小学高段,学生自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于预学要求肯定会有变化,可提供一些自主预习的步骤方法。

2.任务式学习,自主完成

有了预习任务,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带着问题,自己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这期间,由于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

3.四人小组,内化成果

学生在完成书面和口头预学作业后,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图片、朗读的音频或视频、生字的书写、提出的问题等作业发到小组群里,供大家参考、讨论,组内成员根据大家的意见或接纳,或借鉴,或纠正。这又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4.整理问题,等待讨论

这个环节由各小组的组长负责承担整理那些难以在组内达成共识的问题。以备课堂上讨论并等待解决。

二、课堂——分享式共学

教育的实质是分享前人、同伴和社会成员的智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欣赏、是创造、是心与心的对话。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建立了以下的分享。

1.基础性分享

新授课前的预学成果的分享主要涉及到生字、词语、朗读,文学常识、背景资料以及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甚至图片、视频。由于在预学环节中有过成果内化,所以会采取检测、反馈交流等方式。

2.提高性分享

基础性分享后,学生结合新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新的讨论和交流。这些新的问题或许是学生质疑问题中最普遍的,或许是预学中出错率高的,或许是老师预设的问题,也或许是临时生成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互动不管是在获取知识上,还是在平等交流中,都能享受到共同提高的愉悦。学生无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表达能力上、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得以提高。而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穿插进行,或鼓励、或肯定、或点拨、甚至追问,特别是教师以自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关键环节进行点拨,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总结性分享

主要是学生从知识要点上,方法和经验去总结课堂收获,或及时分析归纳。

4.拓展性分享

为了检验课堂的成效,可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测验巩固练习,或将表达和练笔,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也有拓展阅读的推荐,通过分享展示活动进行反馈。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分享式教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教师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很好地运用分享式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预学方法课堂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写字大课堂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