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动手操作来克服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难点

2018-05-14李群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直观动手数学知识

李群英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数学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经历的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演绎证明、应用与反思的思维过程。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其思维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数学具有天然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指尖上。”无独有偶,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心理学家布鲁纳从认知学的角度指出:动作-表象-符号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动手操作,是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效的手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且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有效地遵循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用重大。因为动手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通过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在这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数学教学方式——“动手操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手操作-表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操作”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手操作遵循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突破数学思维难点作用显著。

克服抽象思维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认识抽象深奥的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数学概念就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清晰的概念,他们才有可能自觉地掌握数学规律,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正确地进行各种计算,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教材上的关于数学概念的定义,常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根据需要设置合理情境,通过组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直观、个别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从而揭示概念本质,实现对概念的有效理解,形成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动手操作通过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融入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克服逻辑思维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培养比较、猜想、判断、推理的数学思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发现单靠教师的讲解发现不了的规律;通过动手操作,

能主动运用比较、猜想、判断、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很多数学公式的形成过程就是体现数学逻辑思维的典型例子。教师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参与探索有关公式的形成过程,在这个以动手操作为起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通过动手操作,从实物直观出发,去感知事物,获得表象,逐步地借助图像直观、语言直观去帮助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克服应用思维难点。学习活动过程需经历2次飞跃,实践到抽象是第一次飞跃,抽象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 为此,教师在学生获得知识后,还需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既可达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知识形成后的动手操作。这种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要关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要通过动手操作,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思维方式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实现学“生活化的数学”和“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目标。

为保证我们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要点:一是要充分挖掘能动手操作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是动手更要动脑的原则:必须牢记,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数学思维,突破数学思维的难点。不要只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不要只为操作而操作。在充分地动手操作过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做法,通过演示、介绍展现给大家。三是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不是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前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可操作性设计。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真正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和飞跃。四是强化老师的引导、评价和应用指导。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評价。及时评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由于学生的理解层次不一样,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让那些接受比较慢的学生也能逐步地完成相应的内化,在得出基本方法后,再引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一遍动手操作、形象感知的过程。最后,在学生理解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直观动手数学知识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