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案导学”在普通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2018-05-14李菲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李菲菲

常态教学是指教师平时的实际教学状态,那种“一个好的仪表,善于表达、出彩的教师+集体长时间听评‘化妆+多媒体课件+优质、公开、示范、竞赛场景”的课,我们不能一概说它不好,但它远离我们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

学案导学就是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解决的是常态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问题,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学案导学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高中政治课“学案导学”策略产生的背景

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自主意识增强,希望摆脱教师的过多干预,但又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学案导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而且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案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案导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而且更侧重于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导学学案”的编制

导学学案编制时应注意:

1.搞好四个方面的研究:

①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

②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

③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

④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2.制定学习目标:

学案中要体现出符合课标要求的三维学习目标。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

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

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

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荷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是一条暗线,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

根据政治学科教学特点,不同的课型在学案编写上有所不同。

(1)新授课

新授课是根据我校“以学论教” 教学模式的“五环节”:预习检查→学法指导→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来进行的。

(2)复习课

复习课的学案要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具体设置如下:

模块

内容

设置意图及操作建议

目标分析

可细化学习目标,呈现相关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点。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可过细,引起学生的好奇,集中课堂思维。

学法指导

可纳入复习总思路、复习策略指导等

让学生感知复习思路,为学习内容的展开作好铺垫。

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达到深化、固化之目的。

课堂练习

按知识点安排相关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提炼相关考点内容。

通过剖析习题,提炼相关的知识点,安排几个较为综合的习题。

目标回归

提示学生回归到复习目标和知识点目标,可让学生提炼相关的复习策略。

此模块在学案中不体现,可由课件展示。指导学生对本课时的目标及要点扫描进行回归考查。

作业布置

复习整理、预习梳理

复习使学生梳理相关内容,预习通过预留问题加以梳理。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预习,给学生一片自由探究的天空

在课前的适当时间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提前预习。教师要对预习方法进行适当指导。

2.课堂点拨,给学生一把提升能力的钥匙

根据预习检查结果的反馈,教师要对本节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并且对解题步骤、解题方法等作示范性讲解。

3.课后复习,给学生一个巩固知识的平台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四、“學案导学”模式的实践体会

1.转变观念是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案导学”在开始实施时会碰到许多困难。首先是学生不适应。“学案导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许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其次是教师不适应。教师们认为学生没有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行不通,课堂上少讲将会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达成。因此首要问题是转变师生的观念。

2.教给学生方法是关键

我们认为,实施导学式教学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进行学习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学式教学的应有之义。

3.自学合作探究是核心

导学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特色,在自学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获得知识。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交流让学习得法的学生走上讲台,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体验成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学有困难的学生领略“我学习我成功”。

五、“学案导学”模式的思考

1.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突出,使得课堂上预设外的情景大量增加,教师应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落实教师主导地位。

2.预习效果的落实是“学案导学”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强化预习效果,通过课堂及时检查和学生展示,提高学生预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当堂达标是学案宗旨,也是教学目标,处理好课堂达标和及时准确的反馈是根本。

六、“学案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

2.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预习问题,使学生各有所得?

3.教师如何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