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管理

2018-05-14田圣海

互联网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机器人人工智能

田圣海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多个行业在加速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以提升运营效率,也有企业和学者开始构思如何重建管理架构,创造新的模式以便更高效地运作组织,使得人和机器均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这种新的模式,将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经迅速应用到各种场景,其发展速度远超企业和学者们的预期。2017年,权威机构对全球140多个国家超过1.1万名商业领袖和企业高管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表明,超过33%的参加调研企业正在使用人工智能,34%的企业正在进行试点,另有10%的企业称他们已在此领域取得领先水平。但与此同时,管理层似乎还未做好迎接AI带来的挑战,在一次对1500名高管的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7%的人熟悉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在他们公司的应用情况。

多个行业在加速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以提升运营效率,也有企业和学者开始构思如何重建管理架构,创造新的模式以便更高效地运作组织,使得人和机器均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这种新的模式,将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

人工智能挑战传统管理

人工智能对管理的影响不是一个新趋势,而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事实。人工智能和相关认知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原本由人类完成的工作被AI替代。有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在美国将有近一半的工作被AI取代,包括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工人、服务员等在内诸多工作,都将因为AI的发展而受到影响。从当前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管理带来的诸多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新界定人和AI分工

人工智能以及相关的机器人、认知技术正快速应用于各种工作场景中,但它们通常遵循一系列标准化规则和逻辑,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在这些场景中的作用。企业管理者需要重新界定人类和AI之间的分工,并设计、寻找和管理未来的工作、员工、机器和工作场所。这要求重新设计和架构工作,不仅需要将工作分解为基本流程(如评估、生产、问题解决、交流、监督),还需分析如何利用“人+AI”的新搭配模式完成这些组合,并让二者在工作中发挥各自的所长。

此外,人工智能还需要人类监督。这需要企业重塑胜任力模型、职业生涯,并设计新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重塑员工胜任力模型

在传统管理框架下,胜任力模型聚焦于全职员工和技能需求,从只采用人类员工到人类员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概念、含义,对员工提出了新技能的需求,以及相应的员工招聘、培训和发展方式,重新定义了胜任力模型。

理想的情况是,企业应根据员工与人工智能匹配的情况,调整胜任力框架来满足新型机器人、认知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对员工的要求,并基于这种框架来选用、培训和提升员工,但现实却往往相反。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但与之相匹配的胜任力模型却相对滞后,由此导致了企业对员工的招聘、培训和重新组织等相关能力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

变革劳动力管理模式

人工智能使得许多原本由人类完成的工作被AI替代,机器和人工智能在接管工作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职位,新的趋势是企业对合同工、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

在新的场景下,企业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来使得各种人才均可使用,包括合同工、临时工、零工、外包工,甚至竞争者等。但种类繁多的用工需求使得企业很难知道要雇佣何种类型的工人。

此外,包括全职员工、自由职业者、零工和外包工在内的各种劳动力,可能会更注重项目和任务,对企业的整体战略知之甚少或不感兴趣。企业可能希望这些劳动者受过良好训练、为工作做好了准备,但是实际上,如果用人单位希望优化整体效果,他们需要对劳动力进行支持、引导和绩效评估。

企业需要制定周密的方案,否则不但可能無法有效利用技术带来的优势,对机器对人类工作取代裁员的看法也会使其员工和企业品牌遭受损失。

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影响

人工智能将逐渐取代越来越多的技术性或者体力劳动者,企业管理层需要在这一变革中起到领导作用。企业应理解技术并利用流程设计将科技与日常工作相统一,通过学习工作设计的过程,建立强有力的培训项目,努力引进新技术和新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应从新的角度审视人工智能的影响。

人工智能是工作帮手不是竞争者

管理层需要意识到,机器是工作上的帮手而不是竞争者。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引入了财务机器人,目标不是减少审计员的数量,而是提升效率,这样他们就能够承接更多的业务,最终在没有增加总体雇佣人数的情况下扩大了业务范围,也使得审计员能够专注于本职工作,从而提高了盈利水平。

目前,亚马逊已广泛使用高级仓储技术,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极大地提升效率,使生产率最大化。为了满足节假日期间需求量的增加,2017年,亚马逊又增加了约12万个临时工作岗位,大概扩增了40%的劳动力。

此外,自动化培训界面、“智能”胶带座和机器人托盘等工具又使得新招聘人员的培训时间从6周减少到2天。其实大型科技公司在幕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不停地监督、培训、改进算法,这又创造了多种新职位,如“机器人培训师”、“机器人承包商”和“机器人管理者”等。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过去15年,AI在全球减少了8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也创造了350万个平均而言更高技术和更高薪酬的新岗位。企业需要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对于人类员工的补足,而不是取而代之。

关注劳动力生态而非仅仅全职员工

企业寻求人类与机器、效率与成本的最优组合,解决方法之一是寻求不同雇佣类型的劳动力,在企业中进行统一管理,这一举措需要推动企业了解并衡量整体劳动力及成本,而非仅仅关注于全职员工。企业技术团队、采购团队及战略团队须与人力资源部门一起制订针对不同类型劳动力和技术结合的具体需求计划。

例如,进行人才招聘时,可以考虑与CIO及各部门评估这一工作是否可被人工智能取代?投入产出是否更经济?这是因为,新的人与机器分工合作模式,涉及大量的分散式工作、员工雇佣、行程安排系统以及临时员工管理,这些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从单一部门的角度出发,很难有效管理公司所有劳动力。

职业发展由经历而非技能来定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技能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员工价值最大化已不只局限于纯粹的技术能力。事实上,最有价值的角色是那些能够使机器与人相配对,来创新、创造和交付产品和服务的人。

2018年,在一项全球范围内的调研中,超过90%的企业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列为未来最需要的能力。这种需求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改革学习发展计划,还可能需要从根本上重塑它们的职业模式。

为了让人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新的技能、获得新的经历、重塑自己的工作形象,首先需要放弃传统“非升即走”的职业阶梯,个人必须能够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职业和行业。未来的职业发展将不再是由纯粹的技术能力来定义,而是更多地由经历和学习能力来决定。

企业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企业若能处理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那么不仅能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来削减企业成本,还能通过增强员工能力,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可以考虑从若干方面入手,重新定义管理。

发展新型人和AI协作模式

新的劳动力模式、人才与技术的新组合是提供企业生产力的关键。这种模式整合了不同类型劳动力、自动化以及认知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应重新审视人力必需技能和非人力必需任务的差别,前者包括创造性思考和伦理思考,而后者可以由机器完成。企业可以从三点入手:

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企业不仅需要重新思考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还要思考在相关的领域,如何使用人力和AI完美地完成工作。

识别所有的人力构成:这包括公司内部员工和公司外部劳动力市场,包括各种类型的合同工、外包工,甚至竞争者等,以便构建合理的人力组成。

检测所有类型的非人力资源:这包括所有机器人、认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利用机器完成更多工作。

重新设计工作模式和劳动力以整合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利用多样化的劳动力模式(如臨时工和外包工),这是企业和职能部门共同面临的复杂但有巨大潜力的机会。各职能部门应紧密合作,探索和实施自动化解决方案,并围绕新平台,重新设计工作模式,为人与AI创造有意义的工作、职业和发展机会。

建立新型劳动力管理模式

建立新型劳动力管理模式将是未来管理的重点之一,这可以围绕着核心劳动力的胜任力框架来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项目管理能力、倾听能力以及道德和伦理决策能力,是每个企业目前和未来必需的人力技能。企业规划未来劳动力构成时需要将企业所需长期的核心劳动力胜任力框架考虑在内,提升员工工作的质量、意义和价值。

制定针对性工作方案

考虑到工作、劳动力和劳动场所的范围及规模即将发生的变化,结合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IT部门、采购部门和金融部门制定企业针对性方案至关重要。其中应包含对人才、培训、沟通、领导力、文化和组织影响力的可行性分析。

结论

未来,我们预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方案会继续快速应用并趋于成熟。目前,业内领先组织正在努力把人类加入进来—重新思考工作架构、重新培训员工、重新构架组织以便使用技术改造业务。这一努力的目标不仅是消除例行任务和降低成本,更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人类创造有意义的工作。

猜你喜欢

劳动力机器人人工智能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