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书法教育对聋生的影响力

2018-05-14陈秋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陶冶聋生书写

陈秋梅

古人云:“书法乃是人之衣冠也。”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秀丽、平正、安稳、整洁、完美的字体,更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人格完善。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挖掘德育功能,陶冶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强化益智功能,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发挥美育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意识;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开发健体功能,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可以不断为他们带来喜悦和满足,使他们看到自身价值,获得自信和自尊,激活他们身上处于沉睡之中或压抑状态下的潜力,从而在一种美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中不断前进。总而言之,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其影响力是非常重要而深远的!

一、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来挖掘德育功能,陶冶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众所周知,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作为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书法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主要是靠汉字书写记录的历史。书法教育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国民素质与修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所以说,书法教育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陶冶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素养是大有益处。

古今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书家不仅书艺精湛且人品高洁,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人物的道德修养融入进去,展示一些图片或故事资料,向聋生讲述名家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引导聋生向书家学习。聋生会在耳濡目染间得到陶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再如,教师还可以把名人的思想情操陶冶融入课堂中,引导聋生关注和感受表现真、善、美的内容,使他们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即使在参加展览比赛时,教师也可以引导聋生书写赞祖国颂英雄,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等,使聋生通过健康向上的内容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来强化益智功能,提高聋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由于听觉障碍,聋生主要依靠視觉来完成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根据这样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多采用投影、录象、挂图、实物、示范等直观、新颖、通俗、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教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吸引聋生的注意力,激发聋生的形象和表象思维,从而提高其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性,从而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特别是现代多媒体,使书法教学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可以培养聋生的良好的观察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如运用自制复合投影片,更直观地让聋生理解汉字笔画形态、书写方法、笔画位置、结构搭配等,纠正一些错误的书写;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教学和聋生作品讲评,让聋生看得更清楚;运用电脑、扫描仪等电教设备,帮助收集更多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放映名家现场挥毫的情景,让聋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分散了难点,提高聋生对汉字的造型、观察、感悟能力。

再者,在书法训练课堂中,可以运用激励策略,引进竞争机制,来提高聋生的动手能力。一是建立聋生写字档案。二是建立竞争机制。三是创设表现机会。通过以上三种反复训练的形式,都可以大大提高提高聋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来发挥美育功能,培养聋生的审美情趣意识

鲁迅曾说:“书法不是詩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蹈却有舞的节奏。”书法教学具有十分鲜明的美育作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书法教学中偏重于技能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书法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技能的学习层面,要通过引导聋生品评、赏析优秀的书法作品,使聋生开拓视野,提高审美的能力,进而指导创美的行动,提高聋生的鉴赏能力。

优秀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变化、黑白的对比、内容的典雅、字形的安排、通篇的布局等等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要经常有意识地指导聋生赏析书法作品。从整幅字的章法到字形结构、字的笔画,指导他们欣赏古今中外书法家的作品,如雍容大度的《神策军碑》;清雅秀丽的《礼器碑》;严谨险峻的《九成宫》;宽博丰腴的《勤礼碑》……这些书法艺术给人以愉悦、意境联想,使聋生沉浸于一种美的氛围,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同时,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引导聋生了解书法家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品所赋予的深厚人文精神。这样不但培养了聋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书法家给人类历史的积极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针对聋生视觉特点,经常性地采用电教手段,让他们多欣赏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名作,或去参观展览,使聋生感受点画的力量、节奏,结体布局的参差错落、变化多姿,领略书法所透出的精神、气质,有效唤起情感共鸣,不断提高欣赏水平。

四、对聋生加强书法教育来开发健体功能,促进聋生身心协调发展

古人云,书法静以修身,俭以养性,身性具养,内外兼修,身自强健。书法练习不仅可强身健体,还可促进心理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聋生的正确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在练字过程中,要注重传授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使聋生的体形、视力以及指、腕、肘、臂的骨骼、神经和肌肉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而书写习惯的培养,则在教学中,要注重书法练习时的动态平衡,如举止舒展,呼吸均匀,手眼协调……在示范时要把这些书写元素加进去,让聋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通过长时间训练,一些性格急、做事糙的聋生,也能静下来书写。所以说,书写能促进聋生调节情绪,缓解疲劳,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总之,加强书法教育不仅能让聋生懂得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更能使聋生学会学习、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创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陶冶聋生书写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不再孤独:爱是我们的舞场我们的朝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书写春天的“草”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