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8-05-14刘菊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性教养社会化

刘菊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及不同类型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古今中外,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不同,Darling 和Steinberg 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顾明远等人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养就是指由家( 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

不管定义如何,家庭的教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一举一动,有的幼儿甚至完全复制家庭照料者的言行举止,可想而知,家庭教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就教养方式而言, 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出来的组合方式,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民主权威型、淡漠忽视型、娇惯溺爱型、专制高控型。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涵义及影响要素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涵义及内容

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方面。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基本沿着两条基线展开:一是教养方式及其监控机制,这条基线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的方向;二是家庭氛围及其文化韵味,这条基线间接地制约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但是就从幼儿社会化的内容来说,一般是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道德的发展。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过程表现

上个世纪末,俄裔美国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见图一)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通俗地说,他认为人的心理从小到大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互相嵌套、互相匹配的成长过程。个体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与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决定着发展方向。布朗芬布伦纳将生态系统的模型分成微系统、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四层,他形像地比喻为“俄罗斯套娃”一般的嵌套关系。该理论是心理学与生态学、系统论等相结合的产物,之后也影响到健康心理学等其他分支学科。

在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为社会教化,即是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规则、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这些社会化的体现,无不映射出家庭的影子。

三、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同影响

(一)心理学家对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鲍德温(A .L.B aldw in,1955) 把家庭教养的维度划分为:情感温暖-敌意,依恋-干涉。他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行为和领导行为,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限制而不宽容家庭中的儿童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继鲍德温之后,鲍姆林德(D .B aum rind,1967) 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

此外,马克比(M accoby) 和马丁(M artin) 在鲍姆林德研究基础上,根据父母对儿童要求性和反应性水平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同影响

1.民主权威型

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既提出适当的要求和限制,又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同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作耐心的解释,确保孩子的言行符合相应的规范。主要表现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良好的交流,当子女未达到父母提出的要求时,父母能够给予理解和体谅,而不是体罚。同时父母会与子女商谈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可以在以后做得更好。

2.淡漠忽视型

此类父母对孩子不太关心,因此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3.娇惯溺爱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更多更好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而那时,父母也只会一味的满足于他们。因此这类型的孩子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4.专制高控型

这种教养方式是严格但不民主,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自己。虽然有时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他们在学校却有较好的表现。

四、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养方式,积极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是父母给孩子真挚的爱,步调一致,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二是家庭教养中要言传身教相结合。三是与幼儿平行,坚持其人格的平等。四是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五是换位思考,了解且理解自己的孩子。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有益无害。“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阐明了家庭在幼儿成长中有着双刃剑的作用。愿所有的父母尽心尽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社会成员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性教养社会化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跟踪导练(三)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