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稳定发展和产品质量管理措施与对策浅议
2018-05-14徐东孙清华吕亮
徐东 孙清华 吕亮
摘 要:分析渔业发展现状,流水渔业的发展出现衰退现象,剖析原因,找准问题,依法保护、合理开采渔业资源,从而达到稳定渔业产业的目标。渔业产品质量安全要借助网上管理平台,借鉴产品标识,做到不论何时何地均能查到产品质量信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
关键词:渔业 发展 产品 质量 对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同时,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日用食用产品能吃着放心,显得尤为重要。前些年,为确保渔业产品质量,各地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加强了监管,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家及省市县各级有关渔业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精神,食品安全工作呈现了新局面,人民群众满意度提高。结合我省近年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如何将产品质量状况更科学的显示出来,成为当前渔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针对我县渔业生产、监管情况做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渔业发展概况
临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总面积1834KM2,其中山丘面积占87%。辖8个镇、2个街道、2个管委会、1个产业园、1个生态发展区,85.2万人。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长深高速贯通南北;通讯便利;供电网覆盖全境。县域内有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47座、塘坝443座。全县水库、塘坝总库容3.6亿m3,兴利总库容1.85亿m3,死库容总量0.3亿m3。另有山泉多处,淡水较为丰富,为临朐发展淡水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1各类水库随蓄水功能变化而发挥着不同的渔业效能
国家环保标准不断提升,地下水开采随之受到限制,工业企业也由随意开采地下水逐步转变为更多的利用地表水。大中型水库定位,由建库时的拦蓄洪水(防洪)、灌溉、养殖为主,转变为工业和人畜吃水水源地。水库蓄水功能变化引起了水库水面鱼的投放品种变化。大中型水库发展渔业主要是充分發挥渔业生态功能,提高水库蓄水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渔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效促进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效双增的新的发展格局。实践证明,用滤食性鲢鱼、鳙鱼或匙吻鲟等品种,调节水体减少水体浮游生物效果明显,不仅调节水质,让水变清了、更干净了,而且水库生产的水产品品质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小型水库、塘坝个数多,全县总兴利蓄水量达3384万m3,死库容总量894万m3,水体养殖则向精养模式要效益。历年养殖水面保持在6000亩左右,投放品种有鲢、鳙、鲟、鲤、草、鲈鱼等,滤水鱼(鲢、鳙、鲟)、杂食鱼类(鲤、鲈鱼、银鱼等)、草食性鱼类(草、魴)分别占总投放量70%、25%、5%。按比例科学投放,合理使用饲、肥,才能达到稳产高产效能。还可投放网箱养殖,只要合理利用小水库水体,也能创造网箱养殖的高效益。例举实例,石河头小(一)型水库水深在10.0m以上,水面达300亩,水体透明度>50-100cm,可投放网箱养殖。网箱放养品种均是单一品种,一般单箱不混投品种和大小不均的鱼种。因每箱投饲量大,鱼排泄量大,鱼粪便可随水温升高而繁衍大量生物,促进滤水鱼类生长,从而达到单位水体产值。不能盲目向小水库投放网箱,当水体透明度<40cm以下时,就不能投放。投放水库的网箱放养一般在3-5年,停2-3年。这期间,每年7-8月份晴天上午9-12点,在网箱位置水面,用泥浆泵将箱下的鱼粪水喷洒在水面上,每周一次,喷洒水面不宜过大,一般占整个库面20%-30%,以防止水体缺氧。水库鱼亩产量由十几斤增加到300斤,年捕捞量50吨左右,年产值30万元,年创利润24万元。科学投放网箱进行养殖,合理经营水库水体保护水质,实现网箱、水库渔产量、产值三赢。否则将会亏损。
1.2流水渔业品种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临朐县以鳟鱼养殖为主,是山东省最大冷水鱼养殖基地,主要发展区域是大中型水库、温泉水下游及河道两旁。县里先在2亩流水试验池试养,三年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影响带动了一批人,养殖户迅速增加。至2000年,全县已发展鳟鱼户500余户,养殖面积达到800亩,年总产量由30吨增至8000吨,年产值从30万元跃升到1.44亿元。随着养殖场数量增多,适宜的用水量开始出现短缺,部分养殖用水重复利用,水温升高,夏秋季水温高达28℃以上,造成大批鱼死亡,还带来难以治愈的鱼类疾病。于是科技人员根据水温变化情况引进鲟鱼进行试养,成功后很快在全县推开,至2012年,全县养鲟户约占90%,面积达到700余亩;其他养鳟鱼户和新品种引进户约占10%。全县冷水鱼总产量达8000吨,年产值达到2.4亿元。
1.3.“三品”生产情况 我县“三品”主要是无公害产品。到2012
年底,全县有无公害生产企业10家,涉及9个品种,主要是鲤鱼、草鱼、杂交鲟、西伯利亚鲟、虹鳟鱼、鲢鱼、鳙鱼、银鱼、金鳟鱼等,养殖水面达14400亩,占全县总养殖面积的57.14%。这些无公害品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鱼”。主要是鲢、鳙鱼和少量鲤鱼、草鱼,大中型水库无公害养殖比例较大,面积在14000亩,占全县无公害养殖水面总面积97.2%。水库水质好,每月在水库随机选10个点提取水样,水库水质均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养殖过程中不投喂任何饲肥,完全靠水库水质自然生物养成,产品质量优良,三座申报了“无公害”生产项目的水库合计年产量、产值分别是1350吨、810万元。另一类是“冷水鱼”。以杂交鲟、西伯利亚鲟、鳟鱼为主,分布在河道两旁及大中型水库周边,无公害养殖总面积400亩,年产量约4000吨,年产值1.2亿元。分别占全县无公害养殖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2.8%、74.8%、93.7%。
二 当前渔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在渔业发展、安全生产和食品质量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充分考虑环保等法规进一步实施的制约因素,从而,根据大中型水库蓄水功能变化,调整工作方针,推动大中型水库渔业向粗养型转变,蓄水功能规划为蓄水过滤水生产服务;放养品种仍以滤食性鱼类为主;流水渔业污水直排入河道、水库,影响生态环境,造成流水渔业空间缩减;待售品牌产品与药残产品无区别标识,品牌产品难推广,渔业质量效益难提高;渔业发展得不到全面的法律保护,渔企难以稳定发展。
2.1渔业发展功能尚需环保规划功能的保护 当前,国家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渔业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各级领导对渔业环保和管理仍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渔业用水和排放弃水对环境没有影响;在流水养殖场设计上没有考虑污水悬浮物收集措施,污水直排现象时有发生。因流水养殖用水量大、投饲量大,各渔场排水口均位于河道、大中型水库附近,各渔场鱼粪便直接排入河道和水库,长期积累鱼粪便会导致水变色变味,繁衍蚊虫,进而影响河道旅游业和大中型水库蓄水的水质。
8月中下旬,我参加了一次义务劳动,深感渔业发展和环保规划功能需要尽快强化。近期,因受台风影响,潍坊市各县(市、区)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各大中型水库蓄水超载,按照潍坊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安排,冶源水库泄洪300sm3,就把水库下游弥河河道内的鱼粪便全部冲到了河道两岸。县城河道段,过去经过了很好的治理,付河床全部硬化,修建了宽度3.0m旅游路,这次泄洪过后,鱼粪便和河道边坡的土混在一起,形成淤泥在付河床路面上形成约30CM厚的垃圾层,有一股臭味,行人无法下脚。因此,从县直各部门抽调了干部职工完成了付河床清淤工作。
2.2“养殖证”未全部落實到位 临朐渔业企业“养殖证”管理未能全部落实,仅国有企业“养殖证”管理已经走向正规。当地渔业管理部门多次对民营渔企业主进行宣传和培训,但民营渔企对“养殖证”管理申请不积极,申请家数很少。据初步统计,截止2012年,全县渔业企业727家,申请发放“养殖证”的仅14家,其中国企7家、民企7家;713家未申请,未申请发放率占98%。持有“养殖证”的渔企得到了实惠。3家渔企持“养殖证”在拆迁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补偿,一家民企因持有“养殖证”,能保留养殖设备设施,仅对污水直排进行有效整改。2014年,当地政府责令位于大中型水库周边无“养殖证”的渔业流水企业关停,时限为2014年1月初至2017年12月底。共涉及55余家无“养殖证”的130亩左右水面,最后全部拆除变压器停养。到2018年6月底,流水渔业减少到500亩,缩减37.5%。
2.3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不健全不到位 因无网上平台,水产品质量安全门槛低,市场上一旦出现相关问题无法及时追根溯源。在生产环节上,因渔企点多量大,加上水产品市场门槛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行为不规范,无生产日记,待售“三品”产品无标识,价格与普通产品没有区分,这样就挫伤了“三品”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县无公害生产企业由2012年前的10家,缩减到现在的7家,减少30%。
执法人员检查产品质量,很难对全部养殖企业监管到位,就是到现场检查也不够细致全面,看不出何时去检查渔企、有哪些项目、企业生产投入品是何饲料、何药品、何生产环境、何水源(地表或地下、泉水等),因此,建立网上平台管理系统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
三、落实网上平台和“养殖证”管理 更能保证产品质量并促进发展
3.1规范规划是保护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持续不断制定和落实环保政策,淡水渔业的发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努力实现现代渔业建设的“三个转化”(由产量增长转化到质量效益;由资源利用转化到生态环境保护;由重物质投入转化到重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渔业生态功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渔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挥渔业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有效促进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效双增新的发展格局。我县渔业主管部门派出了两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搜集全县的渔业水域、滩涂和地表、地下水域及相应的水资源、环保、土地等方面基本情况和政策落实等情况。两名同志将统计的水域、滩涂全部汇总,根据水域、滩涂进行分类,划分出水域滩涂功能区,将全县的水域、滩涂包括已利用、未利用滩涂水域,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合理制定好规划,用图、文、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以后渔业发展,以及招商引资、渔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当前,受水源与环境保护双重制约,大中型水库养殖品种受到限制,将逐渐减少或停止杂食、草食等品种。
通过调查,确定区域内的渔业企业及养殖数量,将养殖企业全部纳入申请“养殖证”管理范围。通过实行“养殖证”管理,一方面让企业主依法保护性开发水域滩涂,建设合法稳定的养殖场所;另一方面当渔业企业遇到所使用的水域滩涂被政府(或者自然人)改变该区域规划用途时,能够依法得到合理合法的补偿,并寻找其它渔业规划区内的水域进行重建,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再次是可申报政府主导的各类科技项目扶持资金。因此,必须将制定当地渔业规划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全力推动,确保落实。
3.2规范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前些年,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已对网上管理系统制定了建设计划,但到目前为止,仍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没有明确责任,网上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依然不完善,没有发挥网上行业管理作用。今后将着重抓好两点。一是抓好渔业企业管理者对主营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培训。结合我省实施的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生产者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从业人员质量安全认识。二是建立渔业企业网上生产档案。一直未建渔企网上档案,多数监督检查档案全是书面材料,起不到督查的真实效果,一旦产品在市场上出现问题,谁都不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扯皮。以后要做到生产记录规范标准,达到一日一记。首先培训好渔业企业法人,不管是生产记录、用药管理、渔业企业生产用料、用药、环保、水源等,还是专业执法人员对企业进行生产审核签名等逐项录像记录。每次督查完成后,将各企业生产概况书面汇总,呈报到该行业签定责任状负责人手中,让其看到各渔业企业生产是否完善了五项制度和三项登记,是否已健全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专业督查员检查的哪些项目,是谁检查的,何时检查的。
3.3建立产品质量“一站式”准入市场管理机制 当前,我们的农贸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尚缺乏规范化管理,无论检查技术人才、仪器设备,还是销售产品网上管理平台,均未建立完善和完备的管理程序。更没将产品实行市场“一站式”准入管理模式,造成农贸市场管理“脏、乱、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应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一站式”农贸批发市场,负责各地水产品入、出境进入市场前的初检。监管产品分两种形式销售:一种销售形式是本地产品县境内销售或县(市、区)外入县境内销售;另一种销售形式是县内产品出境外销。
综上所述,实行农贸批发市场“一站式”管理,产品销售分农贸市场或超市商场。产品进入“一站式”管理前,由企业提前1天网上申报到“一站式”网上管理平台,产品到达“一站式”农贸批发市场,由市场管理人员按程序分项管理,具体做法如图所示:
3.3.1本地鲜活产品本地售 活鱼→待售时间→提前1天申报代码→抽检质量→上报审核室→质量公开窗→违禁产品→销毁执法室→代码产品→农贸市场或超市(绿色属“三品”或黄色含药残)。
3.3.2外地鲜活产品入境售 活鱼→检查代码→抽检代码产品→上报审核室→质量公开窗→违禁药品→执法销毁室→代码产品→农贸市场或超市商场(绿色属“三品”或黄色含药残)。
3.3.3本地冰渔品外售 冰鱼→检查代码→抽检产品质量→上报审核室→产品公开窗→含违禁药品产品→销毁执法室→代码产品→农贸市场或超市商场(绿色属“三品”或黄色含药残)。
3.3.4外地冰鱼入境售 冰鱼→检查代码→质量审核室→质量公开窗→违禁药品→销毁执法室→农贸市场或超市商场(绿色属“三品”或黄色含药残)。
四 讨论小结
依据当地水域滩涂资源实际科学规划,将渔业功能区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实现渔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完善落实网上产品管理平台,保证人们吃上放心食品。严防监管方在生产、销售中出现腐败问题。课题项目申报必须符合当地渔业资源开发实际,同时对常规生产程序存有突出问题,通过项目引导克服。既无科技含量,又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不能列支经费。 潍坊市环保行动始于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