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JAVA课程信息化
2018-05-14温振宏
温振宏
一、人类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语言的出现和使用,语言成为人类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必要的工具。第二阶段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存储和传播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称为可能。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在这一阶段,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载体。第四阶段是电子设备的出现并广泛使用,比如:电话、广播、电视等,人类可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第五阶段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目前提到的信息化指的就是计算机、互联网及通信设备等媒介的综合使用,我们可以简单称其为“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教育也不例外,在我国启动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审视“互联网+”给大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优势,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大学,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网络带宽和覆盖面明显拓展,数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各种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基本形成“互联网+”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互联网+”信息化极大地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目前,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已从单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发展到推动高校业务流程改造的新阶段,很多大学开始探索利用大数据来支持教育决策,为师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调查显示,90%的高等院校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88%的高等院校拥有校园安全监控系统,74%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科研管理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成为新的趋势,它采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入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的创造与利用,促进了知识与智慧的传播分享。信息技术具有改善和扩展教育的潜能,有助于拓展教育机会、消减教育成本,提升教育质量。
三、高校Java课程信息化教学
课堂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高校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下面就以Java课程为例,讲解该课程如何实现信息化教学。
(一)基于“互联网+”视频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Java视频资源,比如MOOC视频也越来越多,教师应善于发现好的视频资源,比如传智播客的视频资源就非常好,学生可以免费学习,老师可以将这些视频资源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实现线上自主学习。
(二)基于“互联网+”多种软件综合使用
1.微信和QQ聊天工具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使用。微信和QQ聊天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通信和交流方式。老师可以通过建微信群或QQ群保持和学生间联系,很多教学资源,比如大点的视频,课件,作业等都可以通过微信群或QQ群发布,学时可以下载学习,与教师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微信和QQ在教学中,不在是单一的聊天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或QQ答疑解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懂的难点,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解决,教与学不在局限于课程。
2.蓝墨软件的综合使用。蓝墨软件是专为高校教学设计的软件,正逐渐地改变部分专业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方法了教师的教学。该软件具有很多共享的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学习库,教师在蓝墨软件中建好班课后,添加这些资源,该班课的学生就可以随时学习。班课中的签到功能可以瞬间实现所有学生签到,对于大班授课来说,该签到功能是非常方便的。班课中,可以布置作业,发起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加经验值。蓝墨软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方便了教师和学生间的教与学。
3.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高校课程也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和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件中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重点讲解,难理解的地方,学生还可以用智能手机拍照,便于课下再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继续发展,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基于“互联网+”的多种软件需综合使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与学,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與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