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2018-05-14王惠惠
王惠惠
一直以来,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困境是会计专业教师探讨的话题,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是中等专业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位会计专业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中等专业学校会计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中等专业学校里,大部分学生学习起点低,学习能力差,对会计专业这一学科积极主动性不高。其次,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课堂上,面对是一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他们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经济的支配知识较为陌生,阻碍了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加了学习难度并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择志愿时过于仓促和跟风,他们对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并不了解,兴趣也不浓厚。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家长不愿让孩子过早的步入社会,又或者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在报考自己也盲目地跟从,这类学生大多不愿学习,也不知如何学习。
(二)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在中等专业学校里,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参加招聘会直接上岗工作的,因此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限,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长者理论知识倒背如流,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虽然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理解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内容,但在遇到实际情况时却表现的无从下手,不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例如,在银行的存款对账中,教师并没有操作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就不能教学生如何核对、查找未达帐项,学生自然在实践时不知如何入手。
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突围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繁多,由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感到过于生疏难懂。因此,学生的在听课过程中对所学会计专业内容的兴趣度逐步降低,造成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授课时开展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易于理解和消化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听课效率。例如,在讲到会计的概念时,课本上的解释过于抽象,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理解,譬如在《孟子正义》中讲到:“零星之算为计,总和之算为会”,其意思教会了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二者之间的算法不同,逐步将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专业知识内涵。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立教之基,中等专业学校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以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但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结构、数量和整体水平上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对于这些不足,中等专业学校可以通過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措施和提供会计专业教学交流平台,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提升自我专业技能,也可以派遣教学年资低的新教师到高校深造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中等专业学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到银行去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在上课时以理论知识为铺垫将实际工作经验传达给学生。
(三)优化课程的设置,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运用适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教材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学生入学门槛也越来越低,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符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不会感到吃力,避免了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现象。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和修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不但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为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