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10亿人!史上最可怕流感从何而来
2018-05-14
1918年,“西班牙流感”像野火般传遍世界,短短6个月内,病毒就波及当时全球10亿人口,之后却突然神秘消失。这场大流感究竟是怎么引起的,之后又哪里去了?大流感还会卷土重来吗?
全球所有国家无一幸免
流感年年有,今年特别“凶”,甚至引发一些人的恐慌。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带来的破坏与其知名度并不相称。百年后的今天,那场瘟疫依然被谜团包围。
至今,没有人真正知道“西班牙流感”最初出现在何时何地。有人认为,1918年3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赖利堡的士兵是首批受害者。到1918年8月,病毒已在三座相距遥远的城市——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法国布列塔尼布雷斯特市、非洲西海岸塞拉利昂弗里敦市同时出现,这三个港口都在集结、运送数以万计的协约国士兵。
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署时,瘟疫已像野火般传遍了世界,从化为瓦砾的欧洲战场到南太平洋上的世外桃源,从北极圈到热带雨林,这个20世纪初最可怕的“死神”肆意收割着刚从战乱中解脱的士兵和平民的生命。
英国《泰晤士报》用冰冷的文字描绘了“西班牙流感”的典型症状:很多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死亡,多数是被痰堵住气道导致窒息,血沫不断从鼻腔、耳朵和肺部涌出,胸腔充满液体,皮肤因缺氧而变成紫色、黑色或蓝色……
“西班牙流感”的致死率为2.5-5%,远高于普通流感的0.1%,主要威胁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死亡曲线呈诡异的“W”型。印度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700至2000万人死亡;在中太平洋的萨摩亚,死亡率高达25%,爱斯基摩人的死亡率也不低于这个数字。超过1/3的美国人被感染,死亡67.5万人。
短短6个月内,“西班牙流感”就波及当时全球17亿人口中的10亿,夺去了2500-4000万人的生命。有观点甚至认为,死亡人数如此之高,“西班牙流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凶狠的瘟疫。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无一幸免,只有南大西洋上的小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是唯一的例外。
从研究“猪流感”下手找1918年大流感病原
1918年冬季横扫全球后,“西班牙流感”于第二年岁末再度袭来,而后在1920年春季迅速而神秘地消失。突如其来的销声匿迹,令这场现代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蒙上了更多诡异的色彩。
“西班牙流感”的杀伤力为何这么强?早在这场大流感之前,科学家就始寻找流感的病原。
1892年,德国科学家弗里德理西·费佛从1890年大流感的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细菌,即流感嗜血杆菌,虽然他没有能够在动物模型重现出流感,但鉴于他的权威地位,大多数科学家倾向于他的说法。
但是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918-1919年各国进行的实验都试图证明是病毒引起的,虽然没有成功,但多数人,尤其是亲临流感防疫第一线的人,已经扬棄了细菌导致流感的理论。
在这场大流感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美国中西部成百万头猪突然患病,然后大比例地死亡。美国动物业局猪霍乱控制处的检查官凯恩实地考察后,认为猪得的是流感,取名为“猪流感”。他还在《美国兽医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结论。
就在1918年,凯恩的同乡、17岁的理查德·萧普成了一名医科预科生,6年后,萧普从医学院毕业,来到位于普林斯顿的洛克费勒研究所,师从保罗·刘易斯。
刘易斯曾经被科学界认为是明日之星,他的研究兴趣在猪霍乱上,因为萧普来自乡下,对猪很熟悉,又是来自猪存栏数最多的爱荷华州,1928年,刘易斯派萧普回到家乡调查猪霍乱。
为此,萧普先查文献,发现了凯恩的论文并且接受了他的结论,认为因为爱荷华的猪年年患流感,可以从研究猪流感下手,找到1918年大流感的病原。
萧普运气很好,在病猪身上分离到流感嗜血杆菌,还能用流感嗜血杆菌导致健康猪感染流感。不过他们的实验就只成功了一次,之后再也无法用流感嗜血杆菌让健康的猪得流感。
1929年6月30日,刘易斯博士死于黄热病。萧普就自己继续研究流感。然而,成年累月地从猪身上做实验,就是无法让猪得流感。在又一次失败之后,萧普突然想到: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流感是病毒引起的,得到了世界公认
过去一直认为,每一种传染性疾病都有单一的病原。但是,有没有可能流感的病原不是一种,而是两种或者多种?于是萧普把从病猪那里得到的提取物和流感嗜血杆菌一起给猪接种,结果猪患流感,萧普因此认为,猪流感是病毒和细菌同时引起的。
1931年,同一期《实验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三篇萧普的论文,都是有关流感的。萧普的实验结论是猪流感的病原是病毒,当仅仅有病毒的时候只能引起轻度症状,在流感嗜血杆菌存在的情况下则会出现严重症状。
这几篇论文在流感研究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受萧普的启发,英国科学家建立了流感的白鼬模型。
萧普开始用白鼬做实验,发现比猪难伺候多了,往白鼬鼻子里接种时几乎被白鼬咬断了手指。实在干不下去了,他只好先把白鼬麻醉后,再接种猪流感病毒,没想到麻翻的白鼬不仅出现流感,而且症状几乎和1918年大流感病人的典型症状一模一样。流感嗜血杆菌终于从流感病原的名单中被清除了。
之后,其他科学家用人流感样品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萧普在白鼬和小白鼠身上做了大量的交叉免疫实验,证明人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可以相互提供免疫,但不是同一种病毒。
至此,流感是病毒引起的得到了世界公认,科学家也搞清楚人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不是同一种病毒。
萧普预言:1918大流感潜伏在猪群里,还会再来
但是,这并没有解除人类的焦虑。1918年大流感的病毒哪里去了?萧普提出了一个假设,该流感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猪群里潜伏的,总有一天会再次回到人群之中。正因为这个假设,从二战之后,科学家们开始了全球的流感监测,并继续研究流感病原。
1933年,三位英国科学家分离出了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并命名为H1N1。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已开始大量生产流感疫苗,并开发了专门的抗病毒药物。在20世纪另外两次严重的流感大流行——1957至1958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至1969年的“香港流感”中,能够治疗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药物投入使用,这种肺炎正是当年“西班牙流感”如此致命的主因。
探究“西班牙流感”罪魁祸首的努力也有了回报。1998年,美国国防病理中心下属的科学家在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层发现了一具爱斯基摩女子的遗体,从中成功提取出病原体;2005年,研究人员确定了1918年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
研究表明,“西班牙流感”很可能是A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病毒引发的,这可能是一种禽流感;它的致死率异常高,可能是由于人类的免疫系统对病毒过度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何年轻人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老人和儿童。然而,“西班牙流感”病毒并不比其他类型的毒株更致命,与其他年份流行的病毒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它的肆虐很大程度上是世界大战的遗祸。
流感大爆发往往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系统地监控流感病毒的变化趋势,以便提早做出预报。自1969年导致100多万人死亡的“香港流感”以来,全球范围的大流行未曾出现,但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还会出现,甚至早就应该出现了。下一个问题不是“会不会”,而是“何时、何地”,以及是否会像1918年一样致命。
(《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01期、路凌荐自《青年参考》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