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前7个留学生回来1个,现在为何回来8个?

2018-05-14李钰

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归国吸引力回国

李钰

最近,网络上有一句话很火:20年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20年后回国,因为我需要祖国。毕竟,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引无数“歪果仁”尽折腰。如今的中国,若你稍有“怠慢”,还真是你out了。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54.45万人,留学回国43.2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58.48%,回國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回国的留学生从15年前的15%到了如今的80%。因而,我国正在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有个段子说,“十多年前中国每送出7人留学,迎回1人;现在,送出7个回来8个,带着家属。”

除了祖国强大的自豪感外,还要感叹各个城市对留学生开出的优惠政策,简直充满了巨大的诱惑。

比如,留学生回国到很多城市,几乎不用担忧落户问题,动辄几十万的买房补贴,还有专门的创业园邀请入驻。更厉害的是,一些政策能给予上百万的科研经费,或者顺带把家属的工作和孩子的上学问题也安排妥当了。

留学生纷纷回国,有人觉得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强大;有人觉得是因为特朗普“雇用美国人”的政策使留美越来越难;也有人戳中要害说不少学生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

那么,留学生归国潮到底是胜利大逃亡,还是尴尬大逃亡?背后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

“归国潮”是出国留学

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现象

虽然不少舆论在解读“归国潮”时,认为主因是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强,但除了国内发展形势对出国留学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视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10年前,我国出国留学,基本上还可以界定为“精英留学”,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者,主要是到国外攻读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

从2007年至今,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即申请到国外名校读本科、硕士、博士;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在一些局部,确实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

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 30%。

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国留学比例。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归国潮”之下,还有出国留学热。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部分“海归”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其中相当一批人的原因在于,在出国留学时盲目选择,并未做好长期和科学的出国留学规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出国留学走向大众化,我国社会必将从原来的“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可能再完全按学历和留学与否的标准评价、选拔人才,而会更加重视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高等教育将摆脱学历教育导向,重视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而每个受教育者也应该基于个体能力、素质的提升来规划学业发展、教育选择,而不能再仅仅追求学历或身份。

中国的吸引力在增强

但留学生融入西方主流的能力还不够

总结起来,目前中国留学生人群的类别和留学后去向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顶尖人才。约占比1%?5%,这类人才在中美之间形成拉锯战。之前是留美形成压倒性优势,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吸引政策力度的加大,中国在一些领域慢慢扳回局面。

优秀学子。大多为中国一二线城市顶尖重点中学的学生,这类人群归国数增加,他们本来就希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佼佼者,而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本国人才的文化吸引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高考失败(包括实际的失败和预计的失败)。一般家庭条件不错,但学习成绩不佳,出国成了一个看似被迫的理性选择。但留在国外没有前途,必然要回来,需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低龄精英。类似第二种,但其家庭选择从初中或高中就接受美国教育,对美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更高。他们的文化亲缘性可能没有那么强,但他们大部分还在学习阶段,未来的选择很难说。

另外,我还想提一个讨论得不够的点:文化和语言鸿沟。我们往往有一种幻觉—美国是开放社会,很容易融入。但要在美国社会生存,成为中坚力量,进入精英阶层,这背后的文化语言要求差距很大。

拿更有形的语言来说,托福满分、SAT接近满分的同学的语言水平也只是达到第二目标的门槛。而美国的精英社会是用复杂精妙的语言和理念构建起来的。要进入这个领域,大部分人必须接受美国大学人文高等教育。而中国留学生主要以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主,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美国政治、法律、商业公司等领域的高层,华裔不多。

所以,归国潮既反映了中国的综合吸引力(包括经济、工作环境、文化容纳、保障体系)在增强,又反映了中国留学生融入西方主流、精英社会的能力还不够。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刊联 系。

猜你喜欢

归国吸引力回国
《国羽归国开始第四次隔离,“全勤员”贾一凡盼管住嘴》
吸引力1
吸引力2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雄安新区的海外人才文化适应策略支持研究
跟踪导练(三)4
2014年度河南省留学及归国人员统计报告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