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18-05-14蒋西吟
蒋西吟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语文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教学的重点都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语言背景、词义等方面都与语文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一味的书写板书让学生学习,学生的交际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交际能力的不足是我国英语教育的一大弊端,虽然在小学我们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直至大学,学生仍然是通过背单词、做试题的方式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实际的口语训练较少。因此,本文现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简要的论述。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快速,国际贸易往来也越加频繁,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加的的严格,英语教育被逐渐的重视起来。而英语最为一门语言性学科,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由此来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锻炼。本文就以跨文化交接能力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培养为主线,进行以下阐述。
1 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1 学生的交际能力差
大多数的大学即使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他们通常是通过死记硬背词汇、语法的方式去学习英语,但是实际应用的机会很少。这就致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低。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些英语的文章,进行背诵,然后对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后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进行交际训练,这会给英语口语训练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对于口语的准确性掌握的非常少,这是大学生生交际能力较差的一方面原因。
1.2 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慢
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其需要长期的训练,才可以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到位和全面,但是交际能力却非常的薄弱,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应用效果差。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社会语言能力也是一种考验。而交际能力大多是从小养成的,很显然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并未对此方面过多的重视。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要想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还需在教学中重视交际教学,将教授的重点放在英语口语的转述、近似表达、语言表达等方面,以下总结几点培养策略:
2.1 合理的布置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落实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设置合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特别是针对交际教学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专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个问卷调查表,“用英文调查我学院20名外语系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进行录音,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年月、教育经历、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通过简单的问句形式,让学生敢说,会说,逐步提高交际能力。
2.2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练习英语口语最为常用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回答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就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对问题进行辩论,究竟哪个答案与问题更加贴近,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教学氛围,还可达到口语锻炼的目的。
2.3 提高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性
准确的英语发音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如果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无法对英语的语音、词形进行掌握,那么英语的发音就很难准确,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就非常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发音的教授,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发音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每堂课的前10分钟作为发音练习时间,指导学生发音,并在课后留有相应的练习,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发音能力会逐步的提高。
2.4 教学中比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交流双方都具有各自的价值观,且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所以在交流时,常会出现矛盾,很难顺利的交谈的下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英语的背景文化进行了解,理解英汉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区别,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跨文化交流。就以“送礼物”为例子,中國人送礼物,都以贵重为主,而外国人常会在乎礼物的针对性,考虑对方是否喜欢,这就是两方观念的区别。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需加大重视力度,了解清楚两国文化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