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8-05-14毛宁

知识文库 2018年6期
关键词:译林文本教材

毛宁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的选材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为每个板块都配备了种类丰富,色彩鲜艳,个性鲜明的插图。俗话说“一图胜千言”,教材的插图不但直观生动地出现了文本内容,还对文本的重难点做了侧面诠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对小学英语二级语言技能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在老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由此可见,教材插图是辅助教学的优质资源,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中有着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它们有的形象逼真,富有童趣,有的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更是彰显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人文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或是未能把握插图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找不准插图与教学内容的最佳切入点,有的更是索性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以致于错失教育的良机。

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用好插图,善于挖掘其潜在价值,教学工作则可化难为易,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更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还能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下文,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的部分插图为例,谈谈对插图的有效运用。

1 看图激趣,自然导入话题

对故事而言,“趣”是最大的亮点。怎样挖掘故事里的“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呢?这是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与思考的问题。而语篇故事旁配文的插图有趣,形象,直白,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呈现文本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特别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知识积累量少且教材内容相对简单,所以一般不适宜使用整段的陈述来交代故事背景。再者,小学生受心理和年龄特征的影响,对画面特别感兴趣,而课本中的插图恰恰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紧扣教学目标,利用插图自然,富有新意地导入课文话题,并能为整个语篇教学做好语言和情景的铺垫。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下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Story time)中第一张图呈现了Mike 和Tim 一起去公园画画的场景。教学片段如下:

T:Look at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S: Theyre Mike and Tim.

T: Where are they?

S: Theyre in the park.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ark?

S: I can see some flowers, trees....

T: Good. Look at Mike, what can you see? (教师可适当提示Whats in his hand, on his back?...)

S: I can see some pencils in his hand./I can see a crayon./I can see some paper...

T: Great! So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in the park?

S: Draw some pictures.

T: Yes, youre right. Theyre going to draw in the park!(点出主题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T: What do they draw in the park?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

该案例中,教师的提问层层递进,并且看似无意,其实有意操练了重点句型“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并且所有的问答紧扣图片内容,同时也自然而然地点出了主题Drawing in the park。在描述图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信息,进行合理推测,并根据图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整个导入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并且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育了学生自主观察插图,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2 看图猜测,引发阅读期待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教材在编写中很多时候都使用了一些相对简单的语言;同时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在一些閱读板块的故事中,教材的编者将一部分信息(更多的是故事的背景)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呈现出来。对此,在进入语篇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寻找事件线索,并且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预测。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Story time) 中三四两幅图,教师适当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出一幅新的图片,更突出了文本的重点信息。教学片段如下:

(在呈现图片之前,教师已经呈现了Story time 的重点句型“Can you...? Yes, I can./No, I cant.”并且通过一系列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了操练。)

T: Look! Who are they?

S: Theyre Wang Bing, Mike and Liu Tao.

T: Where are they?

S: Theyre in the playground.

T: What are they doing? Can you guess?

S: Maybe theyre playing basketball.(看图猜测)

T: Really? Can they play basketball? Can you ask?

S: Can Wang Bing/Liu Tao/Mike play basketball?(学生自主提问猜测)

T: Look at their faces. Can Wang Bing/Liu Tao/Mike play basketball?(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细节,进一步猜测)

S:......

T: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check the answer.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寻找问题答案的线索,当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时候,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大胆质疑,大胆猜测。与此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图片的细节所隐藏的信息,再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问题的答案。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这时学生在一步步猜测质疑中好奇心完全被激发,对课文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了对课文强烈的阅读期待。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看图助解,突破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材中,插图是依据故事的发展顺序绘制的,符合语言表达的逻辑。插图更是对文字的补充和延伸,它们被精心安排在相关段落旁,形成有效的阅读辅助,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让文本更加丰满直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插图作为解决重难点突破的切入口,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阶段是学生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对学生而言,记忆知识时,事物的表象特征仍是重点和突破点,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插图,帮学生记忆生词,理解重点句子。

以教学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下Unit8 Were twins 的Story time 板块为例:

(教师呈现书中P51第五幅图片并直接提问)

T:Why does Mike make a mistake?

S: (Because) they look the same.

T: Why do they look the same?

S: (Because) they are twins.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插图,理解Su Hai 和Su Yang 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所以Mike 会认错人。Su Hai 和 Su Yang的图片让她们的关系一目了然,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直接学习生词twins。教师没有必要再呈现中文释义,况且,看图理解记忆这样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4 看图复述,推动文本理解

课文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教材吸收,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复述不是背诵,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复述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小学生缺少必要的语言知识积累,复述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复述前,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自己看插图,根据插图或关键词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有效避免了机械背诵,这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上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的Story time 板块为例。课文讲述了一个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文本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整个故事情节感,画面感很强,很适合学生去复述。但是故事偏长,在第一课时去复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这样设计:

(1)PPT呈现书本第一幅完整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记忆,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掌握不错,这一步骤可以省略。)

(2)提取语言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回忆,引导的过程中板书连接词,主要句子和单词,为复述做铺垫。(2,3,4幅插图依次类推)

(3)整合四幅图的关键部分,让学生看图并结合板书,利用图片来复述课文。

学生在看图复述文本的过程中会重新组织语言,让自己原本储存的语言图式跟新文本相结合,真正地学会运用语言。

5 看图拓展,提高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可以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比如增加属于相同主题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或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和讨论活动,或增加词汇学习活动和写作活动等,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语篇教学后,我们总会设置一个拓展环节来检验学生语言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但是,部分教师习惯于脱离课本另创情境,导致拓展环节与之前的教学割裂。其实,插图作为一种隐性的信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更大的拓展空间。这样,学生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语境中練习重点句型,悄然提升语用能力。

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上Unit7 How much 的Story time 板块为例,教材插图呈现了义卖的场景,且图片为重点句型“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提供了真实的情境,所以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师可以在桌子上增加更多的义卖物品,物品间要有一定的价格差,有便宜的,有昂贵的。假设,现在班级有一笔班费100元,你们也去了义卖市场,你会为班级买一些什么呢?教师可以给出一些tips。如:物品是不是贵了?物品实用吗?钱超额了吗?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操练重点句型,还可以运用到cheap, expensive等课外拓展的单词;为了不超额,还要用英文数字进行加减得知总价;买东西的时候要讨论判断这个东西班级需要不需要;扮演Su Hai 和Su Yang的学生为了把商品卖出去,不断推荐,并且尽可能地用英文描述商品的美观和实用。这样一来,故事情节立刻更加丰满,更加完整,更加真实。

猜你喜欢

译林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和《译林》的故事
《译林》2010年封面设计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