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 自我革命 全力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
2018-05-14
自2017年2月27日云南大学党委出台《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来,云南大学共青团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主要做法
提高站位,迅速行动。2016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发后,云南大学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综合改革,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任务。校党委书记杨林同志,党委副书记、校长林文勋同志直接领导、组织开展改革工作。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2016年12月12日,云南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工作调研座谈会在云南大学召开。通过反复酝酿,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利用春节寒假时间集中精力起草改革方案。2017年2月27日,学校党委在开学第一次常委会上专题听取了共青团工作汇报并审议通过《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6月9日,校党委常委会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共青团改革进展情况,并就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坚持党建带团建,从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入手,以学校层面成立一“组”一“委”,打通共青团改革的纵横关系,打造改革合力:成立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校党委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团教协作,成立了云南大学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党委负责同志组成,在校团委设办公室,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各学院党委也结合实际成立相应机构,强化对院级团组织改革的组织和领导。同时,校团委及时向团省委汇报进展情况,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形成了团省委、校党委、各院级党组织、校团委、各院级团组织、全校各团支部共同组成的改革组织体系,为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出台方案,分解任务。改革方案严格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在改革措施、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等18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为改革提供了时间表、路线图。方案出台后,分解改革任务,落实责任,发挥实效。
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共青团改革所有涉及内容全校公开,实施了党建带团建责任制和统一联动具体措施。校党委、行政和各学院(研究院)党政将共青团改革和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占比不低于10%。同时,以校团委为组织核心,逐一逐层落实改革措施,努力达到上下联动,推进班团一致、院班一致、校院一致。
坚强保障,成效明顯。学校从人、财、物和政策等方面,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支持校团委增设创新创业部、社团部;成立云南大学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共青团研究中心、第二课堂成绩认证管理中心和青年教师联系服务中心;打造了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校团委书记当选校党委委员;学校党代会中具有团员身份的学生党代表有20人,占到代表总数的10%,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列席学校中层干部扩大会议并直接参与有关工作的决策征求意见;以学校行政名义印发《关于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投入近1000万元改善学生民生工作,每年划拨校团委不少于100万元的日常工作经费,校团委可使用学校1000万元创新创业基金和大型活动专项经费,新增团学活动场地4000多平米,团学活动场地面积达到50000多平米,同时,在设施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给予保障等。
主要成效
经过努力,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成效明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其中,研究生支教团事迹入选201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十大事件 ”,云南大学赴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研究生支教团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两红两优”评选获多项奖励。“四进四信”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高校项目。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青年之声”平台访问量突破1500万。学校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理事长单位;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的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指尖团建”APP应用系统在全国高校率先上线运行;学校连续两年进入《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指数100强榜单》全国前30强。云大“启迪众创空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首批29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光盎团队荣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奖;在全省、全国“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中获得金奖、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多项奖励,获奖层次和数量屡创新高。多个社团荣获“全国高校十大影响力社团”“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等荣誉。
主要启示
强化政治意识,重视顶层设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落实改革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以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和持续性,集中合力常态化推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做好顶层设计。
突出问题导向,紧贴团员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满意度,增强获得感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提升学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强化团教协作,增强改革合力。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重视协调协作,既坚持全面统筹,又促进合力推动,发挥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