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位图书馆应向公众开放

2018-05-14刘明礼

中华魂 2018年7期
关键词:借书学习型读物

刘明礼

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像往年一样,今年的这一天,各地会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鼓励人们多读书,以期唤起全社会的阅读欲望,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实现“书香社会”的美好愿景。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对人成长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交谈。“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的厚度,往往决定着他人生的高度。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而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在创新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今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提高國民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神州大地处处书香,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才美好可期。在向着伟大中国梦昂首阔步前进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只有人人崇尚读书,才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只有人人参与阅读,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只有形成全民阅读的风尚,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目前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却不尽如人意。《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只有近一半受访者一年的图书阅读量达10本以上,每天读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另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韩国人为11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的读书量明显偏低。

大众读书量偏少,有读书习惯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导向方面的原因,更有条件限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普遍偏少,很多城市仅有一座,县级以下的城镇甚至没有。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城市街头曾经随处可见的报刊亭更是没了踪迹。资源短缺、阅读不便,成为影响和制约公众阅读的一大软肋。

而实际上,社会上的图书资源并不少。比如说学校,上至大学、下至中小学,都建了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室);再比如一些机关、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也都有一定规模的藏书。与公众借书难、看书难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些单位的藏书却大都闲置着“睡大觉”。如果这些单位能拆掉借书这堵“墙”,打开阅读这扇“门”,把读物拿出来与民众“共享”,既盘活了资源,提高了读物的利用率,又大大方便了居民就近阅读。仅以中小学为例,目前全国约有120万所,这就相当于有120万个图书馆(室)。如果能够开放共享,无疑将成为全民阅读的有力推手,对于提高全民的阅读水平,自然是一件大好事。提供便利,让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习惯,国强民富就不会遥不可期。

猜你喜欢

借书学习型读物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借书去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钟繇学书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
数学阅读指南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