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教学的思考

2018-05-14刘伟

科技风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刘伟

摘 要:新兴体育项目已成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但其发展受场地、师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高校应该积极思索,探讨发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对策

新兴体育项目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国内开展较晚,或经过创新改造后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国内开展的运动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代表了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使体育活动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更体现出休闲和娱乐为主等时代特征,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敢为人先的心理。

新兴体育项目经过这些年的普及与推广,已成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尽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一直以来是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确立了它的主导性,对于在校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喜爱运动的追求。准确地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国际体育发展趋势,不断培育和开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共识。以新兴体育项目教学为契机,培养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全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显得方兴未艾。

一、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现状

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开展的种类可以说缤彩纷呈难以统计,在传统的体育运功项目如: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占主要比重的基础上,高校在新兴体育课程的引用上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国外引进与国内创编相结合,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相融合,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了许多新兴体育项目,为体育教学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各高校开展项目的种类和教学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参差不齐且发展不均衡。

在授课形式上以传统班级教学模式为主,多数学校以“三自主”形式选择专项练习,优点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的积极性高,问题是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缺乏对项目深入的学习与提高,练习项目的时间不够长。以课外自主活动或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为辅,也有以教师课外办班收费的形式来体现。从实践效果上看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新兴体育项目教学无论是从教师意愿还是从学生的满意度都予以了肯定。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多数是以大二的选项课形式出现,也有安排在大三的選修课或公选课中,占必修课的比例不大。就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把新兴体育项目放在选修课中进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从保证新兴体育项目长久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应保证其在大一大二必修课中尽量多的出现,辅以大三大四的选修课加以提高是为较好的开课模式。

二、影响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场地、场馆的建设及器材设备上配置仍然以传统项目为主,无论是场地的类型还是使用面积都有很大的欠缺,已成为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的瓶颈。同时有些新兴体育项目对于场地建设器材维护资金投入很大,造成学校被迫收费才能对学生开放,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真正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重点,在规划的制定、制度的实施、财务的保障上予以支持。

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影响普通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开设新兴体育项目取决于有没有这个项目的任课教师,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不能在髙校中开展,主要的困难就是任课教师的缺乏。我们现任教师中从事新兴体育项目教学是本人专项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不具备专业背景,基本上是依靠自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程度的欠缺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而靠体育院校培养高水平师资来满足普通高校新兴体育项目的需要,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进一步开展新兴体育项目的对策

(1)为更好地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应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教师自身做起。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提高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通过引进、简化、改造、移植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开发出更多的、有特色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兴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知需要。

(2)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积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手段。新兴体育项目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已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要了解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需求,及对新兴体育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相结合、运动能力与学习态度相结合,既注重学生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尽最大的可能在各高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3)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的同时,针对普通高校新兴体育项目的师资力量薄弱的短板,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引进高水平师资的力度,注重发挥专项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外出学习,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学培训活动、教学科研会议,了解教学和科研的前沿信息,多接受这方面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的基本信息。

总之,新兴体育项目的自身特点及其独特魅力会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真正达到其锻炼价值和发展潜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体育课程 “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魏鹏飞.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J].才智,2013(11):93.

[2]钟喜婷,杨进波.城市新兴体育项目发展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1(3).

[3]钱梅.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4]赵旭光.山西省普通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