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问题研究

2018-05-14高艳云

科技风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机械高职

高艳云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结构存在着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脱节、与生产实际脱节、课程内容的筛选上存在问题。本文以机械专业课程为例,针对机械专业课程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要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课程结构;机械

高职课程结构问题与高职教育本身一样,历史悠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中外学者对高职院校课程结构问题作了坚持不懈的研究,但课程结构到底是什么,如何划分课程结构的层次应比较恰当,仍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理论急需回答的问题。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 国内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也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课程结构问题。早在1989年,在谈到西方的课程结构思想时,钟启泉将西方曾经出现的课程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1991年在《课程学》一书中,廖哲勋专门设了一章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课程整体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同时他进一步研究了课程结构的特性,并分析了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的关系。现行我国高职院校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分析,包括课程内容的数量结构、逻辑结构、时序结构以及课程教材的难易结构等方面更详细的考虑。为了达到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以需要够用为出发点,对各专业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对高职院校课程结构重新构建,使课程结构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课程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课程内容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脱节。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考虑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为依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职课程严重学科化,使得人才培養目标和课程目标采用笼统语言进行描述,与社会和行业企业需要脱节,这样的课程结构内容很难符合企业单位的职业要求。

(2)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结构与企业生产一线实际脱节。高职院校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应该根据企业生产岗位具体的工作项目和任务来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但是现行课程结构研究者多为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很多专业没有进行本专业职业岗位分析,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是以专业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没有做到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基以理论讲授课程为主,没有针对职业岗位进行项目化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参考了国外发达国家专家对课程结构的研究,比如,高职项目教学法的引进和推广。但是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要求企业一线实践工程师以及课程教育专家等人员的共同参与,实施起来有难度,所以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采用以往的高职课程结构进行教学,效果堪忧。

(3)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教材内容删减方面存在问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高职课程结构内容筛选环节的缺失,研究者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虑不周,课程内容删减失去了有效针对性。二是高职专业骨干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

1.2 国外研究综述

在课程思想史国外很多学者研究中都涉及到了课程结构的问题,但分析多数停在课程实践层面,很多研究者没有意识到“课程结构”这个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与教学课程模式。在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更新老的课程结构,建立了融合学术与职业岗位内容为一体的理实一体课。他们建设教科研中心,开发课程结构项目,开展专业教师做课题,教授学生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而传统高职教育针对面狭窄,不能使学生理解最新的学术知识或宽广的职业岗位知识,为此,研究者将最先进的学术理论引入传统课程,进行项目化的教学改革。

1.3 研究意义

高职课程内容的筛选必须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不仅在知识和能力上,还有职业素质等。高职院校作为一种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学校,如果要有效地提升学生以后的职业能力,就必须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并按照这种课程结构组织课程。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

2.1 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实践困境为切入点,反思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学生以后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与各方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启示,进行课程结构研究,构建具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2.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机械专业课程结构问题研究为案例,重点对国内外有关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方面的论著和案例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分析。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高职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借鉴先进的经验,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参考依据。通过对高职机械专业课程结构问题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案例支撑。

2.3 重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拟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1)剖析我国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经验,运用课程结构优化的有关原理,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结构;

(3)充分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机械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改革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最后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思考与探讨的方向。

3 本课题创新程度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用搜集整理的方式了解高职院校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结构问题的研究,用案例的方式对改革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对我国高职院校现行不足的课程结构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优化调整课程结构有重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彬.高职院校课程结构合理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2]王洪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10,30(09):63-64.

课题: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17SVE072)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职院校课程结构问题研究(案例)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机械高职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