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05-14姚秀敏

考试与评价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姚秀敏

【摘 要】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应认识到小学数学在其教学方面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并能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本文就强化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质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 小学 课堂 教学

小学数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小学生在理解、掌握相应知识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个人学习习惯、个人约束能力较低,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小学教学的时候,也就需要教师能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一、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观念

在过去以升学、以及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导的教学中,小学当中的数学教师有时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制性的让学生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练习大量的数学习题,这种教学方式更类似于一种单向类型的教学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意愿,难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地实现小学课堂当中数学科目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也就需要教师能真正地认识到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成为的课堂学习的主角,而教师则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以及辅助,让学生能在发挥其个人主动性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习各种知识。

比如使用人教版本小学数学课本进行四年级算盘知识教学的时候,就应充分发挥出小学生个人主观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先对算盘进行基础性的介绍分析,让学生能对算盘有大致的了解,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来了解算盘。这种从学生主观出发的知识学习不仅能增加对算盘知识的记忆深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角度出发,从而多角度学习知识。而教师在这一阶段则需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角度、学习方式进行引导,在完成了小组的学习讨论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代表来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其他学生分享,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创造良好教学情景

小学生在个人抽象思维方面存在不足,逻辑思维以及理性思维方面相对较为薄弱,不但难以在课堂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并且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候依靠感性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能将相应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教学课堂所具有的知识更加丰富,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数学的教学案例中更快地掌握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使用人教版本小学数学课本进行四年级大数的认识知识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大数的概念,但如果能让学生将大数的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起来,那么也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需要用大数衡量的事物,教师还可以先引出星空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理,让学生以个人或者是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看谁能说出带有大数概念的事物。

三、采取以激励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自尊心较强,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树立更是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克服困难的勇气。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4+4+4+3相加时,要求学生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出了“4×3+3,”、“4×4-1”的结果,而对于某个学生“5×3”的结果,其他学生则表示反对,对此,笔者先让学生们就几种算式的结果进行计算,在验算结果一致后,对这名大胆创新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要懂得举一反三。

四、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偏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实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更大的进步。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分别用A、B、C代表。对于A类学生,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解决更多难度较大、条件相对复杂的综合性题目;对于B类学生则是应当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对于C类学生则是要帮助他们重点掌握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目:小明家有84个苹果,是小红家苹果数的2/3,请问:(1)小红家有多少苹果?(2)小明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苹果?(3)小刚家的苹果数是小红家苹果数的1/3倍,小刚家有多少苹果?然后教师可以安排A、B、C层次的学生分别练习第三题、第二题和第一题,进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也一定不会喜欢这个老师教的那门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对教师站在“导师”的角度去要求学生,去命令学生。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的。唯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只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自主、创意、竞争的课堂氛围,才能摒弃那种填鸭式、问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表现其好奇心、挑战性、想象力等,才会产生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不仅关系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未来在数学方面的成长空间。为了使小学数学不仅能做到对学生知识的傳授,还能起到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启发的效果,教师应积极学习、掌握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一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关爱明天,2016(4).

[2]杨倩云.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东西南北:教育,2017(9):00224-00224.

[3]欧阳婷.试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旬刊,2016(5).

[4]刘媛媛.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26-12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