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行是更伟大的治疗

2018-05-14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听诊器白岩松特鲁多

2017年4月,央視名嘴、卫生部特邀“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上,作了一场名为“医学与医德”的演讲。其中有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将近100年前的1921年夏天。北京协和医院招生,当时招生名额很少,其中一个考场在上海。福建的一个小女孩立志要当医生,去了上海考试。最后一科考英文,她答了几道题后,考场里面的一个女生晕倒了,被抬了出去,没想到这个考生放弃了自己的考试,出去救助这个女生。等她救助完该女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她没有任何怨言,准备明年再考,走了。

但是监考老师看到了这个过程,把这个过程写给了协和,协和调看了她前几科的成绩,最后决定招收她,因为她拥有当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素质:“德行”,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照料别人的高尚品德。这个福建女孩的名字叫林巧稚。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大夫名叫华益慰,白岩松在做《感动中国》节目时,他是获奖者。白岩松看他片子的时候眼泪“哗”一下就下来了,不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从他当医生开始,每天早上他去查房之前,都要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焐热,才进病房,他一辈子没让患者遭到过一次凉的听诊器。

第三个故事,武警总医院的急诊中心主任王立祥是白岩松的好朋友,他给白岩松讲过他自己的一件事。一天,一个孩子送到了他们的急救中心,王立祥刚要开始救治时,发现没法救,孩子已经没了。但是,病房外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全都跪在地上号啕痛哭,他们还盼望着要救活这孩子。王立祥觉得如果现在就告诉他们孩子没救了,可能会出事,要给他们一个接受的时间,他又给这个孩子做了一个多小时完全无用的治疗。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多的大夫在外面劝孩子的家人,给他们讲了很多人生必须面对生死离别的道理,让他们有一个缓冲过程。一个多小时之后,这个无效的治疗结束了,但有效地治疗了这个家庭,让他们能够慢慢接受。

这三个故事都与医学的技能和治疗本身无关,但是谁能说这不是一个更大的治疗呢?100多年前有位加拿大医生叫特鲁多,特鲁多医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炼出结核杆菌的人,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墓碑上的那三行字:“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孙开元/文,摘自《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听诊器白岩松特鲁多
白岩松眼中的青春
杀死细菌与病毒—UV紫外线听诊器设计
听诊器设计
留胡子
快扶我起来
听诊器
白岩松的“身教”
白岩松的第一排
白岩松:逛街减压很“给力”
第一个使用听诊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