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哈姆雷特无意识里的“俄狄浦斯情结”

2018-05-14袁懿宸

参花(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哈姆雷特弗洛伊德

摘要: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奠基人,在1895年就正式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概念,并于1919年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这成了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的主要标志。本文将用具体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探究无意识里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哈姆雷特》里是怎样体现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 俄狄浦斯情结 无意识 哈姆雷特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精神具体分为三点:意识、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属于心理结构表层,起到协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作用。无意识则是心理结构中最深层的部分,引导欲望和相关情感的产生。而前意识就像一个过渡带,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起警示作用,目的就是预防无意识行动干扰正常的意识行动。

二、“俄狄浦斯情结”在文学中的作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哈姆雷特》剧中,笔者最关注的则是主人公哈姆雷特对王后(母亲)的特殊情感,或者叫“恋母情结”,以及隐藏在他无意识中的欲望。“恋母情结”又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在男孩的潜意识里,多少都有这种心理。艺术家的能力在于,能够借助社会和文化所倡导、赞许的思想,将“俄狄浦斯情结”以文化和艺术的面目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被喜爱的对象,《哈姆雷特》正是如此。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眼光看,《哈姆雷特》的主人公——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就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

三、恋母情结在哈姆雷特“延宕”心理特征中的体现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中有一段主人公的经典自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段描述深刻地暗示了他犹豫不决的矛盾性格,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导火索。

哈姆雷特对于报仇的延宕是该剧的一个重要线索。面对杀父娶母的血海深仇,哈姆雷特没有马上选择报仇,而是在延宕中不断放弃。主人公哈姆雷特之所以体现出延宕性格,是因为他个人潜意识里的价值观与“俄狄浦斯情节” 發生了矛盾冲突。弗洛伊德著名弟子欧?琼斯认为《哈姆雷特》最大的谜团是:哈姆雷特在下定决心为父报仇之后,却一再延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克劳狄斯杀了国王,篡位并娶了王后,哈姆雷特对克劳狄斯的恨,可谓不共戴天。学成归来的哈姆雷特作为激进的人文主义者,他道德高尚,在他的意识层面,克劳狄斯的这种行为本应得到报应。但是,为什么哈姆雷特在完成复仇任务时那样犹豫不决呢?戏剧的情节告诉我们,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行动力的人。我们在两个场合看到了他的行动:第一次是一怒之下,用剑刺穿了挂帘后面的窃听者;另一次,他预谋甚至是使用诡计让两个设计谋害他的朝臣去死。所以说,他是有能力复仇的。阻碍他复仇的不是他没能力,而是无意识里面潜藏的恋母情结。按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哈姆雷特自幼恋母,仇视父王,却不自知。当克劳狄斯谋杀国王、篡位娶嫂时,他才发现这举动竟然与自己无意识的弑父娶母心理颇为相似,这才使他从丑恶的罪行中觉察到自己也有这种丑恶之心。因此,哈姆雷特开始犹豫、惶恐,更凸显出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比如当他在城堡见到父亲的鬼魂时,得知凶手是克劳狄斯,这个人还诱惑王后。这个情节显然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倾向,这是哈姆雷特内心的外化,是一种“白日梦”。

弗洛伊德指出,作家的白日梦与他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而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早在他童年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杀害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他母亲的行为出现时,仿佛唤醒了他深埋于无意识之中的童年愿望,并以“梦”的形式外化。他知道克劳狄斯所做的正是自己潜意识里想做的。哈姆雷特是恐惧的,他自知自己并不比叔父克劳狄斯善良,或者说道德高尚。因为他也不清楚自己的报仇动机。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人公哈姆雷特本身对自己的潜意识和自我道德的约束确确实实是对他的行动产生了限制作用。

如上所述,出于哈姆雷特无意识里面的恋母情结,他对克劳狄斯除了杀父的仇恨,更多是出于情敌的嫉妒。“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从里这可以看出,虽是借着替父亲报仇的由头,但哈姆雷特对母亲的指责显然已经超出了儿子对母亲应有的情感。相反,他更像一个被抛弃的、心怀嫉妒的男人对女友的怨愤。于是,哈姆雷特的延宕成了克劳狄斯的一剂救命良药。

四、结语

按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阻碍哈姆雷特复仇的是他无意识里的恋母情结。虽然这种思想常常受到压抑,但是仍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哈姆雷特复仇路上所体现出的延宕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莎士比亚评论汇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袁懿宸,女,本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哈姆雷特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Different Thoughts on Performing Hamlet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The Experience of Acting Hamlet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从二元对立的角度看哈姆雷特
凋零的爱情之花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哈姆雷特(中)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