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2018-05-14李云

先锋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精准

李云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近期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和最新颁布的《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也提出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当前,把握农民对美好生活多方面多层次需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首先,公共服务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乡村振兴战略时所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其中每一条的实现都离不开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以来面临着城乡差距大的发展困境,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异问题不仅表现为收入差距,更多的还体现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均等。

其次,公共服务水平是检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阐述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检验标准,体现了健全农村基础公共服务对整个战略推进的重要参考价值。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和目标实现,都需要依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效支撑。除了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便捷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发展可能性,有助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壮大集体经济,缩小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有助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就对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一要以公共服务现代化推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由于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导致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瓶颈,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这要求完善提升基础农田、科技试验田、水利工程建设,使农业真正规模化、集约化;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引进科技人才,落实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打造“一村一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可能。

二要以公共服务生态化落实生态宜居。良好生态环境既是农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现阶段由于公共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缺乏污水处理设备,严重影响农村饮水用水;固定垃圾处理场所缺位,使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到处存放,等等。这要求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实施农村生态小流域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要以公共服务均衡化助力乡风文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现阶段我国不少地区乡风文明程度还不高,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精神文化匮乏,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依然盛行。这就要求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既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也要通过文化下乡、电子政务平台等网络化手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弘扬优秀乡村文化。

四要以公共服务多元化促进治理有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走“善治”道路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存在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及网上服务站点的缺位、公共法治服务缺失等问题,这就要求打造乡村“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五要以公共服务精准化实现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当前,制约农民增收关键点在于不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公共教育服务模式。这就要求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更多向就业培训、教育设施倾斜,通过提升农民就业技能使其胜任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培育一批家庭作坊、乡村车间等,拓宽农民就业选择的空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改革。要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代化、生态化、均衡化、多元化和精准化,就必须正视短板,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一要优化财政体制,引导资金向农村倾斜。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金融资金重点倾斜、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投资新格局,使供给资金来源多样化。一是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金融资本下乡去投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缓解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二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对症下药”,引导资金使用。总的来说,是教育优先,就业优先。同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向产业引进、教育培训等方面倾斜。

二要优化供给模式,推进乡村“软”“硬”服务均衡发展。发展公共服务需要发挥公共服务的聚集、虹吸功能,这就要求在农村内部公共服务供给中创新供给模式。一是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型、性质等制定实施乡鎮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即“公共服务清单”,规范公服项目遴选、信息发布、组织购买、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流程。二是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营。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加入公共服务供给大军,积极用PPP等模式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运营能力、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伙伴。

三要加强数据平台建设,保障精准化高质量供给。大数据为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解决可能。实施乡村振兴,应当通过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整合以及机制完善,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例如,建立乡镇综合信息平台,为每个乡村建立资料信息并及时更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对象精准、人群精准。再如,利用“互联网+公共服务”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更好地统筹协调乡村内部及各乡村之间的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精准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