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8-05-14陆芳
陆芳
语言是日常交际的工具,要真正掌握某种语言,就意味着会使用这些语言从事口头或书面的交际活动。故而,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同时,还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应从始抓起。实践证明,要将英语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英语教学因课内、课外语言环境的不理想,再加上受到母语的干扰,课堂教学时间和任务的限制等,因而它比母语教学更依赖于语言实践。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如语言、词汇、语法、语义等的积累和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等的获得,不是单靠上课“听”出来,课后“背”出来的,而是反复“练”出来的。“练”不是机械的操练,而是在语言实践中积极地体验。只有依赖于一定的语境,让口、眼、耳、脑等器官协同配合,“在语言中学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直接充分地去感知鲜活的语言形式,直观自如地接触丰富的语言形象,从而正确牢固地吸收抽象的语言知识,逐步自然地获得言语的基本技能,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踐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以学生为主体,大幅度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
首先,积极创造条件,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源,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是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其次,从培养兴趣着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结合教材,通过直观引趣、游戏诱趣(如信息互补)、表演添趣(如角色扮演)、竞赛激趣等方法,为学生设计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三人一组、多人小组或集体开展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然产生积极的态度,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保证语言的实践量得。
2. 话题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首先,教师在选择话题内容时必须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科学规律,从交际法教学实际出发,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所有的话题都与学生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购物、打电话、借书、旅游等,语言要准确、真实、得体。再按话题、结构、功能、情景体系编排,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可行性创造了条件,让学生乐学乐用,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结构功能相互渗透,再以情景贯穿始终,要注意处理好听说与读写,信息量与复现率以及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等诸方面的关系。每课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之下,通过图像、录音、实物、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听中有说、说中有写、写后再说等,由单纯的模仿逐步转为灵活的运用,从而自由、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整体感知特定情景中语言行为的同时,把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牢记在心,逐渐形成语言能力和会话能力。
3. 创设语境,进一步营造语言实践氛围
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内的语言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活动设计往往是模拟性的,和真实的交际活动还有所差距,这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真实交际能力出发,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演剧、英语角、故事会、书法比赛、影视欣赏、知识竞猜等,集听、说、读、写、视于一体,熔教、学、练、娱乐、交际于一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英语语境,营造语言实践氛围。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通过以娱促学、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还可增强学生的交际意识和公关意识。
当然,在学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语言运用的流利性,还必须考虑其正确性和得体性。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语言的流利性必然增强,此外,要达到语言交际的正确和得体,除了增强语言实践机会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一下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基础知识及理论,使语言实践更加有目的性及针对性,更加规范化,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更快地向着正确、流利、得体三者兼备的目标前进,并能真正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陆丽菊.如何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开放性[J]. 语数外学习, 2014(3): 11.
[2] 曹剑波.英语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传统教学法在初中课堂的结合与应用[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