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激起的千层浪
2018-05-14陈步君郭漪
陈步君 郭漪
1978年,我是刚恢复为市重点中学的华师大一附中的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有一次,我召开班主任会布置工作,一些班主任反映工作难以实施,更有一个班主任激动地说,现在的学生不比“文化大革命”前,难教得多,不信你来教教看。我想如不能取得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就无法领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后来我向党支部和校长提出兼任一个班班主任的要求,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我经过思想斗争,决定到4班、一个经过中考但是成绩比全市平均分低的班级兼班主任。
那是1979年底的一天傍晚,我和往常一样,从校长室向教室走去,只见小孟一个人在阳台上拿着一本外语书在沉思。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她说:“我想想一个人活着没有意思。”我问:“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的?”她说:“现在用功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进了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认为考大学就是为了舒适的工作、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我认为这些也没有什么意思。但究竟什么最有意思,我也讲不清。”她说,每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不能解决时,就想“这样钻了又有什么用呢?何苦呢?算了吧”,于是就放下来了。她意识到这些思想不解决,学习搞不好,并恳切地说:“我知道这种想法不对,希望有人帮我。”那天回家,我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学生这样信任我,把内心深处的思想苦闷坦率地向我倾吐。我意识到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只帮助他们解答科学文化上的“X”,而不去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答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X”,是片面的。事后,我又找她谈了两次话,并叫她把思想理一理,找一找原因。
不久,她写了一份思想汇报给我。我和党支部的同志看了,都感到她写得很真实,在学生中有一定代表性。于是我立即向虹口区委、团市委、市教育局作了汇报,希望引起他们的关心和重视。结果他们都在内部简报中全文作了介绍。1980年1月20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同时刊登了这份思想汇报,并分别以“什么是生活的正确道路”等为题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本市和全国各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两报和我收到了4500多封来信。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地帮助她。当时的团中央第一书记和著名伦理学家余心言都在报上写长篇文章与她谈心,小孟的认识很快有了提高,并从心底里感谢大家对她的帮助。這场讨论,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英文版《北京周报》以及法国电视一台等都作了详细报道,这对推动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人生价值观的拨乱反正,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