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行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2018-05-14张曾
张曾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同时,辅导员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辅导员岗位面临激烈的竞争。文章使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五力模型对辅导员行业进行竞争分析,以此提出辅导员行业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辅导员行业;竞争分析;五力模型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发展壯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岗位职责模糊、工资待遇低、晋升空间有限、任务杂而不专等。文章使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五力模型对辅导员行业进行竞争分析,以此提出辅导员行业的竞争战略。
一、辅导员行业的竞争分析
(一) 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指辅导员岗位的提供者——学校。如今高校办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任课教师要求高,对辅导员也不例外,辅导员的招聘条件包括学历、政治面貌、资格证书、学生干部经历等。虽然岗位要求提高,但辅导员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增长幅度不大,常有辅导员不满意工资待遇而出现职业倦怠最终选择离职。但这并不会导致辅导员岗位的空缺,很快会有其他新人上岗,为此,辅导员对学校的议价能力不强。
(二) 购买者议价能力
购买者指辅导员的服务对象——学生和家长。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辅导员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另外,在孩子步入大学之后,家长对他们的管理便有所松懈,希望辅导员能管理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因此,辅导员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越高,对学生和家长的议价能力就越强。
(三) 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主要指应届毕业生。首先,应届毕业生对工作有足够的热情。他们虽然有时会因新人的身份被安排更多的工作,但依旧富有工作激情,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希望通过努力得到自我发展。其次,应届毕业生对薪资要求不高。大多数毕业生希望的薪酬是4000~5000元,辅导员的薪酬基本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最后,高校辅导员属于比较稳定的工作,除了特别优秀的人才以外,想要得到晋升还需排资论辈,大部分得不到发展的老辅导员工作热情减退。因此,新进入者对老辅导员造成威胁。
(四) 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指任课教师和留校生。辅导员岗位的专业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工作容易上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校担任辅导员。此外,任课教师人数比辅导员多,且学历高、专业能力强,不少学生在学业上对任课教师有崇拜感。在教书育人方面可能比辅导员做得更好。如今不少高校让任课教师兼职班主任,甚至让刚入职的任课教师担任一年辅导员后再授课。因此,辅导员面临的替代品威胁较大。
(五) 行业内部的竞争
目前高校的规模约5000~30 000人,按照1∶200的配备比例,一所高校的辅导员队伍至少有25人。截至2018年3月,我国有高等院校2879所。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辅导员们的学历、职称、能力等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优秀人才,他们若想做到“专家”级别或是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不是没有机会[1]。因此,辅导员面临较大的行业内部竞争。
二、 辅导员行业的竞争战略
(一)学习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提到,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2]。
(二) 学生管理能力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许多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因此,辅导员要明确权责关系,调动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 职业规划能力
《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应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具备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开展就业观、择业观教育。为此,辅导员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规划未来。辅导员还要掌握各行各业的就业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分析。
参考文献
[1]徐飞.战略管理[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