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头两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2018-05-14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既指明方向交任务,又点出问题教方法,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思想武器。齐齐哈尔认真审视市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明晰了发展路径,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抓好“两头两尾”,既是做好“三篇大文章”的最佳切入点,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更是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有效路径。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放大农业资源质量优势,把“两头”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齐齐哈尔把握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围绕深度开发“原字号”,突出抓好品种、规模和质量,逐步推进“农头、粮头”质量全面提升,为“工尾、食尾”发展打牢坚实基础。瞄准市场优化种植结构。2017年,玉米在保证加工企业原料需求的基础上调减178.1万亩,水稻、大豆分别增加72.9萬亩、122.1万亩,马铃薯、食用菌、中草药、杂粮杂豆等特色高效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挖掘优势发展现代畜牧业。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建、续建各类标准化养殖场65个,其中新建百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5个。高档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均占全省总量的1/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牢农产品质量的品质基础。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双重约束日益突出,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好食品本质安全。推进全域生态治理。谋划打造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建设生态农业科研示范基地,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建立全省首家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探索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鹤城”高端生态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价值链。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113万亩。扎实推进农业“三减”,全市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同比减少5.2%、10.2%和10%。强化物联网监控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3%。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400万亩。齐齐哈尔市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打牢农产品质量的保障体系。齐齐哈尔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但一直大而不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建设,围绕结构调整优化农机配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1%,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7万亩,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到1377个。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主攻方向,已发展国家级示范社和省级规范社57个、108个,仁发合作社领办的龙联联合社开创了全省先河,探索发展了一批股份制合作社。鼓励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69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4.6%。强化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累计建成“五个中心”226个、“七个平台”153个,培育了农资服务公司、农业服务超市等服务主体,覆盖种养环节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二、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把“两尾”做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产品延伸升级要发展。齐齐哈尔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依托“粮头、农头”优质资源,抢抓粮食政策调整等机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壮大“食尾、工尾”发展链条。今年一季度,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27.9%。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项目,释放主要农产品优势。粮食产量大、初加工多、附加值低等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向粮食深加工要效益,加快建设大型粮食深加工项目。今年已经确定推进粮食深加工项目44个,总投资223.4亿元。在玉米加工方面,抓住价补分离契机,变销售劣势为加工优势,一批大项目落户。去年阜丰300万吨玉米深加工、鸿展30万吨食用酒精生产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总投资26亿元的东玉集团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和总投资85亿元的益海嘉里粮食加工综合体项目签约落地,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全市地产玉米可实现就地消化。在大豆加工方面,用好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和大豆蛋白深加工项目,全市已有的克东禹王、讷河笙得利、福兴粮油等项目和即将开工的益海嘉里2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总计可加工大豆近80万吨,占全市地产大豆的65.5%。在水稻加工方面,发展大型加工项目,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好本地水稻品牌,大型企业加工量将超过水稻总量的50%。在马铃薯加工方面,抓住马铃薯主粮化机遇,突出种薯培育和商品薯开发两个重点,总投资5.66亿元的克山雪川马铃薯全产业链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加之现有8户规上企业带动,全市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加工、鲜食薯主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乳肉加工项目,壮大畜牧业规模效益。针对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坚持用好生态和粮食价格调整机遇,在放大畜牧养殖规模形成集聚效应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下游加工项目。今年已谋划确定畜牧产业项目38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3个,合计投资额达到177亿元。在乳业方面,支持飞鹤、光明、蒙牛、伊利等知名乳品企业加快区域布局,围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在肉牛方面,推进肉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龙江元盛、讷河恒阳基本完成区域布局,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子。龙江元盛已在9个县区建立扩繁基地,成为国内高档牛肉的领军企业。在生猪方面,牧原公司计划投资67.5亿元,东方希望计划投资28亿元,台湾弘辉计划投资20亿元,5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加快建设,未来2~3年全市将形成千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同时,借助三间房国际经贸物流产业园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获国家批筹机遇,正谋划引进一批进口肉类加工企业。
三、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把“头尾”做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齐齐哈尔围绕加快“两头两尾”建设,推动农业领域创新,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电子商务,搭建市场对接平台。电子商务改变了过去以地缘为主的传统销售模式,为“两头两尾”进入市场打开了一条“通途”。截至2017年年末,建设“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367个,建立电商平台25个、电商产业园区13个,全市线上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9家。建设冷链物流,打通销售关键环节。从“两头”到“两尾”,从“工厂”到餐桌,都必须首先解决保鲜运输和仓储物流的问题。齐齐哈尔把握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既实现了流通环节的品质保证,又丰富和提升了全市物流产业整体水平。重点推进了“中俄优质农产品交互性贸易周转中心”项目建设,开通我国首条国际冷链物流专列“齐欧冷链物流专列”,在市内建立了龙沙和星光冷链两个物流园,筹建一重冷链运输,我市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抓好品牌建设,扩大对外影响力。推进品牌建设是做大做强食品产业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齐齐哈尔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打造区域品牌,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445个,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产品11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4个。泰来大米、克山马铃薯、克东苏打水、龙江和牛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克山县成为上海市唯一的马铃薯供应外沿基地。正在谋划打造全市统一的农产品“鹤城”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