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与人大的故事
2018-05-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让我们重温习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那些故事,看一看他是怎样推动人大工作的。
在正定县
始终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位置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县工作三年多时间里,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付诸实践。这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认识源头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記在正定工作期间,始终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位置,殚精竭虑发展民主、改善民生。1983年12月6日,习近平在县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人大代表要把“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和“振作精神,振兴河北,振兴正定”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口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神圣的民主权利。
为鼓励和引导代表把人代会报告审议好,习近平在1984年5月10日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党员代表会议上,要求党员代表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切不可盛气凌人,更不能动辄打“棍子”,扣“帽子”。为推动工作落实,他亲自在集市上发放民意调查表察民情,在大街上摆桌子听民声,给县四大班子成员写信,让大家到基层寻求“源头活水”。他跑遍全县221个村,与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在福州市
任何衙门化的倾向都是同人民权力机关的称号不相称的
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亲自领导、亲身参与福州人大各项工作,提出许多创新理论,开展许多探索实践,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自身建设是搞好人大工作的前提。一是着眼于正确认识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树立人大是第一线机关的观念。在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后的第一次讲话中,他就强调坚决克服把人大视为“干部过渡站”“清谈馆”和“二线”机关等错误观念,要树立人大是第一线机关的观念。二是着眼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强调任何衙门化的倾向都是同人民权力机关的称号不相称的。他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个万家”等工作作风,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亲自部署推动常委会机关作风建设,以身作则树好人大机关形象。三是着眼于适应新形势、推动新发展,强调学习是掌握工作主动权的首要前提。他亲自推动建立定期学法、专题讲座等制度,多次举办基层人大常委会主任、人大代表培训班,促进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干部提升法律素养、业务能力。
在浙江省
始终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就必须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设计,人大制度正是这一有效载体。各级党委要把好舵,支持人大行使监督权力;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通过人大共同推动工作,并执行人大作出的决定决议;各级人大要依法履职,加强监督,这样就形成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他强调,人大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人大工作为人民的执政理念,深刻领会“人民”二字的精义,始终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他多次指出,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和推进,在全局中找准人大定位、发挥人大作用。他在2006年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前夕,亲自审定“法治浙江”建设决定稿,明确要求把人大工作纳入“法治浙江”建设体系,赋予人大制度在地方实践的全局定位和根本制度保障功能。
(来源:“西交民巷23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