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一根筋”
2018-05-14乔兆军
乔兆军
“一根筋”的人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喜欢较真,有时又固执认死理,着实不太讨人喜欢。但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一根筋”者做事坚持原则、为人率直坦荡,而各行各业往往离不开这种“一根筋”的精神。
教育家吕型伟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63年,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到上海主持一次名校座谈会。会议结束时,市委分管教育的杨西光宴请部长。菜肴很平常,没花多少钱,杨西光要当时教育局处长吕型伟先付钱,回单位再报销,可谁承想吕型伟在财务处碰到了钉子。会计张琪不让报销,吕型伟说是杨西光说的,会计说:“谁请客谁出钱。”吕型伟只得报告杨西光。最终,费用由参加宴会的上海同志分摊。
一个会计为何能让一个市委领导“犯了难”?其实道理也简单,规定本应被执行,没人可以搞特殊。其实“一根筋”的故事还有很多,翻开《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简历,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可口可乐公司只做饮料,苹果公司只做电子科技产品,微软只做软件最终开辟了自己的道路。而不少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幻想着一路通百路,结果却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黑脸包公的“铁面无私”至今为人称道,但如今我们有个别党员干部不屑于当“一根筋”,甘当“好好先生”,一心想着把上级拍好、把下级哄好、把同级敷衍好。遇事“踢皮球”“推太极”,说白了就是无原则、不担当、怕作为。殊不知这种做派的结果是败坏了风气、掩盖了问題,延误了发展,埋下了祸根。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了对守拙的推崇。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在工作生活中,“一根筋”其实也是一种“守拙”。在党纪、立场、原则面前坚持“一根筋”,敢于较真碰硬,不为浮华所动,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只有拥有这样的人生定力,我们才能心无旁骛、攻坚克难,早日在久久为功的奋斗中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