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新时代主要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8-05-14刘志超

奋斗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刘志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一、站稳历史方位,理清发展形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伴生新的矛盾。首先,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中国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从经济排名来看,我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GDP达到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从创新成果来看,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让世界知道了什么是中国制造;从开放程度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享誉世界,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从科技水平来看,我国每年产出的科技成果居世界第二。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生产力水平已显著提升,并且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其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过去的5年,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不仅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同时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人民除了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外,还有“非物质”的需求,比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已经从过去的简单的物质追求上升到丰富的精神文化追求。

党的十九大能够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重大科学论断,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最科学的判断。

二、站稳历史方位,迎接发展挑战

对待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我们要明确看到,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全过程中,同时也是全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社会主要矛盾,它主要包括兩方面内容,即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所谓不平衡,主要指区域结构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平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很大差距,产品本身质量不高,产品效益也没有达到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的同时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全方位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推进了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但不同区域间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占有财富等重要指标继续分化,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滞后,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二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产能饱和乃至严重过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发展不足,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据统计,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已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也在持续扩大,但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四是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自主研发上仍然略显不足,产品本身质量及效益仍有待提高。

三、破解发展矛盾。提出发展对策

建党一百年时,我们将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想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大力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努力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当前我省实际,要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我省供给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上,在高品质绿色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上,以及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部分地区文化产业等领域集中发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第二,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结合我省实际,立足我省科教优势和潜力,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黑龙江省作为全国耕地最多的农业大省,已成功实现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重心由注重产量到质量、产量和效益并重的转换,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目前我省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仍然要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继续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跨境基础设施和运输体系,推动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深化对俄技术合作,引进俄罗斯先进适用技术,为推动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做准备。

第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核心仍然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杜金莹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