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探讨
2018-05-14解晓霞
解晓霞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及目的,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防范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从风险的源头上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控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对全社会规范财经纪律、维护社会秩序等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应清楚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并从源头抓起,把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好,以达到减少或规避违法行为产生的目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的意义
1.强化防范有助于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它的经营活动不像上市公司一样时时有披露,因此如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完全按规定履行职责,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产生,变得尤为重要。这就提醒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做到合法合规的行使单位的职权。
2.强化防范有益于提高会计信息使用的质量
会计是对一个单位财务基础信息的汇总记录,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保证后,国家才能准确掌握和了解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各行业的需求和状况,预测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以便更好地对各经费进行统筹,利于国家的发展。
3.強化防范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由于其特殊性,它的资产是属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资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不懂法,常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认识并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从源头上减少舞弊行为的产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
1.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不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忽视了监督职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没有进行监管,有些单位甚至没有建立专款专账,而是与单位经费放在一起核算,没有分清专款来源与经费来源、专项支出与经费支出,经费与专款存在混用的现象。会计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单位不制定规章制度或者制定了制度而不监督重视落实,忽视对会计人员和员工的法制教育,导致会计风险隐患很大。
2.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
没有建立健全单位内控管理体制。尽管财政部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用制度和规范来控制和规避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或者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单位为了应付财政部门的检查而套用国家或网络上的内控制度,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由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领域及各自业务的特殊性,以至于制定的控制制度缺乏针对性,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设计的主观性,造成实际工作中管理起来操作性不强,可控性也如虚设。而且外部监管机构也很难考察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管作用难以发挥。更有的单位,领导只注重单位职能所规定的主要工作,对内部管理、内控制度毫不重视,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很大。片面认为内控主要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3.内外部监管乏力
(1)内部监管。由于我国体制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不多,常常存在着几个岗位一个人工作的情况,有些单位甚至没有财务科的专职人员,都是由办公室人员代办会计行为,会计中不相容职位的设定如同虚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设科室及机构需要报批,许多单位都不会把内审科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室成立,缺乏专门监管的会计部门或岗位;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会计岗位职责和制度,缺少对会计考核的一个参照指标,因而难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导致风险的产生。
(2)外部监管。相关监督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监督的目的主要着重于是否违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则不太在意和重视,对会计业务缺少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由于监督制度上的不完善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一些内部管理层面的相关信息很难获取,外部监督仅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同时监督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和配合,各自只负责监督完成自己这一块的工作,没有形成监督合力,使外部会计监督的不连续完整,很弱化。
4.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
会计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缺乏必要的责任感,没有风险意识,对一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业务大而化之,粗心操作,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在会计专业方面,会计处理方法凭领导的喜恶,缺少必要的专业学习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对一个会计而言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只把继续教育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的进行学习。有的会计人员只满足进行简单的基础的会计核算,有了最新的准则和制度后,没有及时更新学习、积累,都是凭着经验办事。这些不专业的会计工作行为很容易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认识到会计部门对于单位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对分管财务的领导进行会计基础以及法规方面的培训,让其充分理解并支持会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掌握各项资金的流向。并可以通过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指标作为考核目标,充分调动领导和会计人员的主动性,便于更好的监督会计工作,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对于专项资金要有专门的台账记录,严格按照规定分配,不超范围拨付、滞留未拨、虚列支出、挤占挪用、截留转移等。
2.高度重视内控制管理体制建设和落实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据此精神,在当前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设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把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单位资产、财务管理各个方面。在制定单位具体的岗位责任时始终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岗位不相容原则,明确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操作流程,将单位财务、业务、信息、绩效等管理有机融合。实施审批人与具体执行人相分离、业务操作人与检查人相分离、财产物资的批准、购买、验收保管、登记做账职务相分离,在成本管理、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加强实行考核,有效防范风险舞弊,保障国家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
3.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养
针对许多内部控制规范的职责都由会计人来承担的现象,配齐必要的会计人员,强化其行为准则,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建设。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时,明确不同员工的操作权限,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双方面实行严格的职责分离。建立各项岗位、职务不相融原则,把内部控制流程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和效率性真正做实、做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是导致会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领导者的业务技能、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单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1)会计人員需要掌握基本的核算、计量、填报报表的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控制会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在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手段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2)在单位新进人员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理论水平的考核,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具备会计人员上岗的条件。
(3)加强法制教育,对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加强法制、廉政教育,增加其责任感,使其发挥风险控制作用,从源头上控制会计风险的产生。
4.完善内外部监督
(1)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按《会计法》的规定,配备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明确各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责,不相容职务要分离设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内审部门,配置能够胜任内审工作的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监督发现问题,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
(2)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方面,改革完善外部监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方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算公开,包括收入支出、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让所有收支透明化,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使得外部监督机构能够及时、完整获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相关信息,能客观地评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并提出意见、建议,降低会计风险。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的监督主要是政府行使行政监督,首先是整合相关各监督部门的力量,形成执法和监督的合力,不留死角和漏洞。对于社会监督力量,是指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监督机制,建立一支道德观念较、敢于办实事、综合业务素质强的高素质中介队伍,发挥其社会监督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汉民.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6).
2.冯素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研究.会计师,2014(06).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