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表扬谁之过?
2018-05-14南南妈妈
南南妈妈,一个自我评价是脾气暴躁、爱嘶吼,并且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却又常常忏悔和反思的妈妈。
为了南南今年9月的入园,我给她买了四本相关的绘本,可以说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入园却出奇地顺利,除了第二周开始的午睡不太适应外,南南没有预想中的撕心裂肺、激烈反抗。分离焦虑,不过如此嘛,“过来人”和一些育儿书籍太妖魔化了,简直小题大做。
正当我窃喜之时,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去幼儿园一趟。啥?南南性格温和,从不主动惹事,跟小朋友交往也没有问题,会是什么事情呢?第一次被老师点名去学校,内心很忐忑。如我所料,老师先肯定了南南在幼儿园的表现,然后提出:南南特别渴望老师的关注。具体表现为:1.老师刚表扬完南南,表扬其他小朋友的某个行为时,南南会主动告诉老师:“老师,我也那样了。” 2.小朋友们在玩耍时,如果老师们之间交流某件事情,南南会停止玩耍,仔细听老师在说什么。
听完老师的话,我心里一沉,其实这些表现我又何尝不知道。让孩子陷入“我被人重视,因为我有很好的表现”的泥潭,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标签让孩子负担太重了。孩子两岁半之前,我充分尊重孩子,凡事亲力亲为,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般都是约上跟我年纪相仿的朋友。去年年底,南南外婆做了个比较大的手术,我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带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南南奶奶身上。南南奶奶的朋友圈肯定是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因为我之前对南南的用心,她内心安全感滿满,不自私、不任性、有规矩、懂克制,所以成了小区大妈们夸奖的对象,回家后,奶奶为了让孩子听话,再次强化那些夸奖。那个时候,我也顾不上南南,听之任之。
南南外婆康复后,因为我无法兼顾职场与家庭,只有请南南奶奶继续带孩子。体谅老人的辛苦,同时也为了回避不必要的矛盾,我采取的是“谁带听谁的”的策略。我安慰自己说奶奶带娃也有很多我做不到的地方,比如奶奶比我有耐心,比我细心,等等。对于一些明知不妥的做法,比如无限制地夸奖孩子,连穿衣吃饭这些分内事也伴随着“南南真棒”“真厉害”的声音,我采取逃避的态度。
现在想起来,主要带养人的标准不一致,让小小的南南过得多么矛盾与纠结,老师让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是啊,我是南南的妈妈,我应该是带孩子的主力,如果说以前担心说得过多奶奶会生气的话,现在南南入园了,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我还有什么理由再逃避呢?
坏行为的养成可能只要一瞬间,好行为的养成却需要不断地强化。南南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赞美和夸奖,要扭转这个习惯可真是不容易的事情。对于她要做的分内事,我逐步淡化语言的夸奖,在她完成后给她一个肯定的眼神,再转移她的注意力到其他的地方……慢慢地,她对被夸奖的渴望逐渐被完成事情获得的自我肯定所替代。我告诉她:“完成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而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夸奖。”
当然,在南南确实表现出超出我预期的一些行为时,我还是会及时送上我的称赞,但不再是敷衍的“你真棒”“你真厉害”诸如此类,而是很用心地观察她完成事情的整个过程,对南南付出的努力和耐心进行夸奖。
没有原则的赏识教育不是赏识教育,是伤害教育,既会伤害孩子,也会伤害他人,最终会伤害父母。好在,在老师的提醒下,我改正得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