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
2018-05-14
茂茂妈妈:
我女儿3岁半,现在大便还需要我把着,不论我怎么说,她都不肯自己坐马桶。这是为什么呢?
解答概要:
一般情况下,3~4岁的幼儿能够自己坐马桶了,如果孩子十分排斥,有可能是对坐便器尚未适应,或者有些恐惧心理。在独立如厕之初,抽水马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新奇的事物,想象力丰富的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掉进马桶里,被水冲走。因此,不愿坐马桶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表现,父母应该积极引导,而不是强迫或训斥。例如,在孩子最初使用坐便器的时候,父母可以扶着他们,陪伴并帮助他们走过这一过渡期。
丰丰妈妈:
我儿子3岁4个月,一次,因为我没有及时把玩具拿给他,他着急了,就狠狠地咬了我的手臂。我严肃认真地给他看我手臂上深深的咬痕,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他当下虽然能够认错,但之后还是会咬人,屡教不改。该如何纠正孩子咬人的行为?
解答概要:
3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还难以完整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当他们着急的时候,就只能通过行为告诉父母自己的需求,而咬人显然是很容易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方法,且屡试不爽。因此,即便咬人会被父母训斥,他们为达目的也会屡教不改。
对此,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不可以咬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需求。父母不妨和孩子共同设计一套“身体语言密码”,例如,需要父母幫忙的时候就拍拍手,着急的时候就跺跺脚,等等。以这种“密语”的方式进行亲子沟通,不仅可以避免孩子再度咬人,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晗晗妈妈:
我女儿3岁2个月,最近,她和小伙伴玩得兴奋了就会不分场合没完没了地扯着嗓子尖叫,声音很高,十分刺耳。我感到十分尴尬,可又阻止不了。这该如何是好?
解答概要:
3~4岁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孩子玩得一时兴起时,往往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真情流露,宣泄情感。只要孩子不是长时间尖叫或声音沙哑,父母无需为此而伤脑筋。
父母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如《图书馆狮子》等,让孩子了解在什么样的场合可以放声尖叫,而在什么样的场合尖叫会影响他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在当下,父母可以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打断孩子的尖叫,或者及时把孩子带离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等待孩子回归“安静模式”之后再回去。
盛盛妈妈:
我儿子3岁10个月,特别喜欢看奥特曼,还喜欢模仿动画片里打斗的动作,和其他小男孩玩打架游戏,觉得自己很厉害。这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呀?
解答概要:
有一些动画片存在较多暴力情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童趣,这会给幼儿带来错误的暗示与引导。而且,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活力充沛,他们看到这类动画片,自然会喜欢模仿其中的打斗行为。
建议父母为孩子选择内容健康的动画片作为“精神食粮”,或者陪伴孩子阅读一些教育观念正确的绘本,与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不要过度依赖“电视保姆”,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例如,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做一些有益又有趣的体育运动,用健康的活动帮助孩子宣泄体内能量。如此一来,就可以逐渐弱化孩子对打架行为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