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领袖气质探析

2018-05-14湛硕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毛泽东

湛硕

【摘要】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袖气质不是一天形成的,在红军长征之前,他一直为红军反“围剿”战争建言献策,并频频取得胜利。在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一路北上的日子里,红军面临的危险难以言说,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海纳百川的胸襟,一边指挥战斗,一边用诗人的豪情万丈书写下了不朽的长征诗篇。这些诗词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在长征途中发挥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窥探到他领袖气质的成因。正是由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经过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的打磨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领袖气质。而长征精神,更是泽被后世,影响远大。

【关键词】毛泽东;长征诗词;领袖气质;长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从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诗词窥探毛泽东领袖气质的成因

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写下的第一首诗词是《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词作于遵义会议之后,长征路途历经的凶险可见一斑。结束了遵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毛泽东带领红军过娄山关,准备进一步渡赤水,跨长江。此刻打了胜仗的毛泽东正雄心满怀,他在过娄山关时写下了名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上阙的景色描写道出了红军征途中西风呼啸、雁过长空的壮阔景象,霜晨雾霭伴随马蹄声声,一幅悲壮的行军图跃然纸上。虽然红军经历了失败,遭遇了湘江战役惨痛的教训,但是所幸,“青山依旧在”。保留星星火种的中国工农红军,踏过“雄关漫道”,变得更加强大,只待“而今迈步从头越”。前方征途坎坷,回首“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此刻,毛泽东领袖气质氤氲胸中。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这三首小令作于长征途中,它是描绘红军将士翻越群山的缩影,也是毛泽东对山的赞叹。“它不是描绘某一座具体的山,而是对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万座山的集中概括,突出了这巍巍群山的几个主要特点,表达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豪情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凌云壮志。”山,是中华大地的脊梁。它们连绵起伏的身影构架起中国广阔的版图,也支撑起中国的胸膛。

面对夹金山厚重的积雪,衣衫单薄的战士们没有害怕,他们克服着身体的种种不适,在大雪山中走出了中国军人之魂。面对玉龙雪山,战士们没有吟诗作对的文学情怀,却带着勇攀高峰的壮烈决心。面对梦笔山的深沟险峰,战士们手拉手,屏气凝神征服了最高峰。于是,山,帮中国工农红军挺起了脊梁!它也成为毛泽东同志抒怀壮志、挥洒豪迈的最佳意象。

也正是在征服一座座高山的路途中,红军一步步接近胜利的曙光。1935年10月,红军先后翻越了岷山和六盘山,面对山的巍峨,高耸,面对接近胜利的喜悦,毛泽东不禁作诗两首,抒发内心的激动之情,也显示出他“挥斥方遒”的领袖气质。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终于来到昆仑山,这一路艰辛坎坷,已经顾不上言说,因为,胜利就要来了。“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玉龙雪山,白雪皑皑,寒风依旧刺骨,心情却是爽朗的。“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风云变幻,云波诡谲,四季不断轮回,但是历史日久弥新。毛泽东无限慨叹“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在领袖的心中,不止有眼前的红军将士们的生存温饱,他还牵挂着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还铭记着这世界万万千千的普通人。毛泽东的领袖气质,从此达到高峰。

越过昆仑,踏过六盘山,吴起镇就近在眼前了。这关键的山峰,凝聚着这一方的翘首期盼,也伴随着另一方的忧心忡忡。于是,这一山,注定翻越的不太平。在六盘山的青石嘴,红军战士阻击敌人,并且一鼓作气翻越了山峰,最终得以成功会师。在六盘山上,带着胜利者的喜悦,高昂着领袖的雄姿,毛泽东向同志们表达了他溢于言表的喜悦心情。他鼓励战士们坚持住这最后一段路,也抒发了自己壮烈满怀的激情。“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縛住苍龙?”苍龙气数已尽,相信不多时日,红旗将铺满整片天空!

虽然《七律·长征》作于六盘山之前,但它更像是对长征全过程的总结和陈述。确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酸楚、疼痛、焦灼也一并涌来,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喜悦总是不可抑制。望着六盘山,想着对岸的红军兄弟,似乎再多苦楚都化作了漫天白云,随风飘散。战士们憧憬着未来,满怀期待的走向未来,而毛泽东此时却已经开始规划着中国的未来了。毛泽东后来曾指出:“红军到了陕北,配合了北方的救亡运动。”自此中国工农红军打开了革命的崭新局面,也找到了自己的核心领袖—毛泽东。

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红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但是,侵扰还没有结束。为了免除红军的后顾之忧,彭德怀指挥红军在吴起镇附近进行了“扫尾”的战斗。战斗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感念彭将军为中国革命事业进行的英勇战斗,特赠诗一首,即《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一句浓缩的概括了红军这两万五千里所遭遇的艰苦条件,面临怎样的险境,“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或许不只是彭大将军,还有千千万万在长征途中倒下的战士用忠魂烈骨书写的这悲壮的传奇,但是他们却没能见到最后的成功。还有一直站在风口浪尖指挥战斗的毛泽东,他有着领袖的豪迈,过人的毅力,刚毅的判断,果敢的执行,带领红军赢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有这样的领袖,何其荣幸。

经历过长征的战士是钢铁铸就的英雄,经历过长征的部队是百折不挠的化身,而经历过长征洗礼的领袖更是满身钢筋铁骨。岁月峥嵘中,毛泽东同志用自己的诗篇不断书写着传奇人生。

二、毛泽东领袖气质对后世的影响

(一)长征精神

毛泽东同志是长征精神的培育者,更是践行者。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同志也是一步步走下来的,配给他的马,他总是让给更需要的人,作为领导者他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殊照顾。长征精神就在这一朝一夕间逐渐形成。它是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依旧不言放弃的精神,是一心北上抗日拯救国家的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更残酷的考验是征服自然的考验。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路途中,红军的非战斗减员数字惊人。眼看着自己的战友被草地吞噬,不知道在风雪中有多少兄弟掉队了之后就再也没能跟上,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红军一直在向前走。在长征这条艰险的道路上,红军用铁的纪律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支持。为了这最后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一步步走过万里征程,也用豪情书写着领袖气质的形成。历史一再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也渐渐巩固了他的领袖地位。

(二)对后世的影响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新时代的我们如今重温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写下的诗篇,依旧能够从中读出他远大的志向,雄伟的构思。长征途中留下的毛泽东诗词,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作为后辈的我们,被革命先烈的坚定意志所打动,被他们拥有的坚强信仰所折服,更被毛泽东机动灵活的战术所倾倒。他“以诗写史、以诗言志”,用恢弘的诗篇记录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方向,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可能不能设身处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所处的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究竟是如何险恶。但是,时代愈是激荡,愈能折射出毛泽东同志稳如泰山的领导才能,愈能彰显一代领袖的非凡气质。

三、结语

如今,毛主席纪念堂门前依旧络绎不绝,这喧嚣与热闹帶给我们一种感动,因为我们没有忘记当年领袖的功绩,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深思,因为领袖精神永垂不朽,领袖气质代代传承。长征路上,毛主席吟唱着祖国大好山河,跋山涉水,雄心壮志,终于为中国道路画出了宏伟的蓝图。而今,我们哼唱着“红太阳”的诗篇,再次走进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一代伟人的领袖气质。

参考文献:

[1]毕剑横.革命英雄主义的华章—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和长征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3(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6.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0.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