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及其实施路径

2018-05-14李永胜肖圆圆

创新 2018年6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高等学校创业教育

李永胜 肖圆圆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方向的,其“方向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效果与效益。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价值导向,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导向,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价值导向。无论是从理论层面来看,还是从实践层面来分析,这四种价值导向的实施,都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价值导向; 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5-0095-12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驱动战略本质上是创新人才的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1 ]因为只有人才能激活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之力、点燃创新之火、照耀创新之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真正意义在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代新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代新人,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正确创新、支持探索、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催生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这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创新创业是有方向的,创新创业具有双重属性,创新创业既属于生产力范畴,又属于文化范畴。创新创业体现人的生产能力,具有生产力属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创新创业也体现文化的本质属性——人化,它是人的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方向,这就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方向感,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明确的方向,其“方向感”至关重要,一旦方向错误,则会导致南辕北辙。“方向感”是判断力,是人们行动的前奏和先导。它关系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效果与效益,关乎创新创业教育的“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 ]46这就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重效果,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证其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品质高质量的大学教育,有助于保证创新创业的质量,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灵魂与支柱。

之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从理论上来说,是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否能够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是否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它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来看,它是一种有导向性、有预期目标的自组织性活动,并且将认知、经验、体验、能力形成、行为素养、实践行动、价值判断、行动反思等诸多内容要素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复杂教育系统。其中,正确的价值导向决定了这一教育系统的方向与效果(质量)。

再从高等教育的实践性来看,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与素质开发,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的支持与支撑,需要一定的教育生态的涵养。例如,实现创新创业系统的目标,要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现代教育内容,要顺应教育规律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要有有助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养成、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行为意志与价值观积极体验的支持平台,要建立体现创新创业目标与质量要求的优化评价体系。再从高等教育客观规律性角度来看,要营造和培育上述的教育环境、支持平台与教育生态链,就必须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培养平台、实践平台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与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新时代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在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因此,它需要科学精神的涵养与有力支撑。科学精神源于人类的探索、求真精神及理性、实证的精神。科学精神体现为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求真务实精神、质疑批判精神、独立自由思考的执着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3 ]可见,科学具有工具性,如何用它,显得至关重要。科学技术如果脱离人文精神,将失去正确的方向,今天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莫不如此。没有人文情怀关照与呵护的科学技术,往往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只有在正确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的引导下,才能发挥科学技术有利于人的最佳功效。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关注人的命运与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争取人的自由和平等、促进人的解放、发展与完善的自我关怀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成就人、发展人、呵护人、完善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创新素质,培养具有高度使命感与卓越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在人的创造性素质结构中,人文精神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统摄与引领作用,它是管方向、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是人才素质结构的灵魂,构成一个学生的精神底蕴、内在特质、独特品位与人格境界,犹如指引人成长的北极星。所以,人文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人文精神是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打底子的,如果精神根底不正、不牢、不坚定,那么附着其上的人生就会扭曲、摇摆、空洞、单调。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价值向度,以德帅才,用博雅的人文精神统领创新创造能力,从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是一种做事能力与素质(才能),而任何事情又都是由人这一实践主体来承担,由人来完成,做事能力与水平往往反映和体现着做人的方式、风格与品行,因此,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是统一的。做事先做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强调要从自身的修养与人格锤炼做起,即以修身为本,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把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统一起来,使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素质培养与精神陶冶、道德修炼、健全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张扬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涵养人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成就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然后才延展到做事的能力与创造的技能(才能)。

古人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者。” [4 ]3 “才”是才能、智力和知识的概括,而“德”是品德、情商和道德底线的概括。因此,这句话实际上高度概括了良知与底线的辩证关系,告诫我们,良知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底线之上。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4 ]27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德较之于才的重要性。可见,要以“道”驭“术”才能真正发挥好才的作用,必须强调“育人”重于“育才”,用成人的教育统领成才的教育,才能真正锻造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5 ]这就为高校的育人、化人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做事的境界也就越高。因此,人品成为行为做事的精神底色。一般来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却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1930年,唐文治先生在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致辞中说:“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 [6 ]唐文治先生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学问、事业、人才的教育,归根到底奠基于品行(做人)教育的道理,读来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思想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责任、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创新创业深入骨髓、融入血脉,更要固根铸魂,切实抓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远大而高尚的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和浇灌做人的精气神,用“成人”教育统领“成才”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新时代具有担当精神与奋斗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撑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大厦。

(三)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与美好愿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要培养学生向上向善、趋美高雅的崇高精神,使世界更美好、社会更文明、人民生活更幸福。求真,體现了人类实践的真理尺度,向善趋美,体现了人类实践的价值尺度,人类实践就是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的辩证统一。离开了真理尺度,人类的价值追求会变成空中楼阁,难以实现;背离了价值尺度,人类对真理的追逐既失去了动力,也会丧失意义,甚至带来危害。因此,求善趋美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与保证创新创业功能效果之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既要求真务实、承接地气、激发活力、挖掘潜能、培植动力、讲求实效,又要秉持正确的方向——为人民创新创业,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充盈满满的正能量,实现最大的创造效应。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体现,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灵魂。一般来说,人们站立的位置和高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正确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坚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2 ]44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方向。

其次,创新创业要有价值引领,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创造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与宗旨。在当代中国,创新创业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因此,创新创业必须围绕人民根本利益展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创业价值导向,才能引领创新创业向上向善趋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教育的一切内容与形式都要服从于这一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是要为人民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出有胸怀、讲责任、勇担当的真善美统一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四)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存在物、文化存在物、精神存在体。正常的、健康的社会行为应当体现为知识(智力)、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的统一。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创业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需要一种“协调”的高超智慧来整合创新创业涉及的各种要素,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理念既是手段、途径,也是目的与宗旨。好的、善的、美的创新创业实践往往体现为丰富的知识、饱满的情感、优秀的道德、顽强的意志与良善行为的协调与融合。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需要运用协调发展的思维、方法与智慧统筹谋划,妥善处理好知识(智力)、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等创新创业教育构成要素的关系,促使他们围绕人民美好生活和谐发展、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 ]45与此相适应,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就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归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靠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良善价值观、积极意志与美好行为的平衡和充分发展。因此,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聚焦于人民美好生活这一主题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既要开阔学生视野,提供创新创业的丰富广阔知识,提升智力,也要培养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饱满情感与奉献报国的真挚情怀,熏陶并建构仁爱、同情、信任、尊重、依恋、友爱、诚实、宽容、感恩、正义等情感文明素养,还要锤炼学生不畏艰难、敢冒风险、砥砺奋斗、不懈进取、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坚强的意志,笃定的品格,是保持自身奋斗能力,成就各项事业的基本保证。此外,更要培养学生善良、美好的高尚品德,涵养学生忠诚老实、敬业守法、务实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为方式,围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这一根本宗旨,找到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的最佳平衡点,引导学生个体理智、情感能力、意志品质、道德情操与审美情绪和谐一致发展,培养创新创业的整全素质与文明素养,使创新创业教育释放出最大的正能量。

创新创业实践具有一定长度、宽度、高度与厚度。知识、智力决定创新创业的长度,视野、胸怀决定创新创业的宽度,理想、道德决定创新创业的高度,意志、行为决定创新创业的厚度。只有知识、情感、意志、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既有长度、宽度,又有高度与厚度,呈现出壮丽与多彩的精神景观,获得最佳的实践效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实践需要的是立体、多维度、全方位的和谐统一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不是单向度、片面、畸形發展的能力与素质。这就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至真、至善、至美相统一的价值导向,把创新创业创造的智慧与力量聚焦于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7 ]。

综上所述,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价值导向,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素质与本领,自觉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呵护者、创造能力的培养者、创业生涯的指导者、创造智慧的开发者、情感文明的提升者,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善、勇于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一代新人。

三、高校创新创业价值导向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实施路径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总体上来说,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体制,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完善管理体制与评价制度,改善校园文化 [8 ]。当前,尤为重要而紧迫的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改变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视阈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限于寻求知识、培育技能,而是应提升为增强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境界,打破创新创业教育的技能化、实用化倾向。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习得,而且更要重视人格培养与完善,塑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情操,锤炼创造智慧,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实施文理渗透、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确保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融会贯通,培养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按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通的理念,统筹谋划和精心设计兼顾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把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与人文关怀、方法论与价值观融合为一体,嵌入综合课程体系之中。改革教育方式方法,着力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综合性人才。

三是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创新文化。文以化成,文以化人,文化是素质教育最深厚的精神滋养和涵养土壤。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大胆怀疑、质疑批判、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以及尊重人的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的独立自主、自由精神和宽容失败、善待异见的人文精神。它是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这种创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能够滋润和涵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相渗透的创新型人才。

四是要以强烈的价值自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在创新创业的各种专业教育中,大力提倡加强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从为人民创新创业的价值观高度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宽广视野,深度提炼各种专业知识中的丰富人文内涵,加强职业道德、科技伦理、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类、社会、环境的人文关怀教育,使大学生在接受创业创新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学科的学习、人文情怀的感悟、人文精神的熏陶,确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用深厚的人文精神把准、把牢创新创业航船之舵。

(二)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实施路径

当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高度综合。在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的大科学背景下,任何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都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合与并用。在这样的时代,学会做人是取得创新创业事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创新创业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做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事业的成功。这里的“+”不是混合,而是“融合” [9 ]。所谓融合,就是不仅掌握“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知识、技能,而且要把这两种理论知识相结合,使之取得平衡并彼此融合达到一种统一,化为一种习惯、修养、行为方式,内化为人的素质。那么,大学如何实现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呢?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发挥好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教育者是言传身教者。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守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想育人,必先正己。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深切呼唤广大高校教师要立德树人,传继薪火。要坚持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创新创业精神和高尚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传播者。绣花需得手绵巧,打铁必须自身硬。高素质的大学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传授学生务实管用的知识、方法、技能,而且以优雅的谈吐、渊博的知识、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高超的创造智慧、浓郁的中国情怀与世界视野、诚实守信与知行统一的良好品格,影响学生、型塑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提升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先使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功底和日益精进的科研能力。因为大学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视野,并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然而,提升教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努力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师的道德、品格、修养、境界、格局和人格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力,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要坚持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教师就是无形的样板和最好的行为标杆。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立德树人,以身示范,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工作态度,也要有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的顽强意志,还要有淡泊明志、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教师以自己的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达到做事与做人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梦想、有担当的创新创业一代新人。

其次,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体系,让育人从“专人”转向“人人”。打破思政课教师在育人中“單兵作战”的格局和育人工作“孤岛化”窘境。既要牢牢把握住思政课在做人教育方面的核心地位,又要注重发挥好其他课程在育人工作中的价值,激活每一个环节中的育人资源,让每门课程都发挥育人的作用,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一体联动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各类创新创业课程都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协同共振效应,起到全方位育人的“大熔炉”教育合力作用。

最后,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鲜活人物的实践经验,实施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的统一教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正衣冠。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如科技史、艺术史、文学史、思想史、经济史上的创新创业人士的成功经验,以及我们身边创新创业的成功人物,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和现实教育,挖掘创新创业成功者背后的学术成就、治学态度、创新精神、爱国情怀、献身事迹、崇高品德、人格魅力、人生理想等,让大学生在反思历史、观照现实、汲取历史和实践经验中感悟和认同做事先做人、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深刻道理,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弘扬杰出人物为善品格和崇高追求的精神,树立起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励大学生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追求,正确地驾驭自己的创造能力,使创新创业的创造力在高尚人格的引领下,释放出正能力,造福人民与社会。

(三)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实施路径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努力求真、向善、趋美,方能使真善美相统一的完美人格、健全心智、创造艺术与智慧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至真至善至美之理想境界。求真,就是直面创新创业重大问题与现实挑战,寻求破解之道,要以一种探求真理、追求至真的学术旨趣,努力将创新创业中的规律和本质讲清、讲透,在格物致知上务求取得实效,紧扣时代脉搏,将高深理论与身边的实例相结合,从文本走进学生心中,做到贴近学生、亲近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明其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空间距离、情感距离和思想距离,使创新创业的真知识更接地气,更具现实操作性。向善,就是恪守初心,坚守为人民创新创业的崇高理想。既要锦上添花,也要正本清源,始终秉持创新创业的正确方向。对于各种颠覆神圣、亵渎英雄、虚无历史的所谓“创新”,对于背离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所谓“创业”及其各种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地予以批判。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大胆质疑与理性批判,让真理愈辩愈明,让道义散发光芒,让价值点亮道路,在道德上追求至善,激扬学生向上向善的昂扬进取心理。趋美,就是以一颗审美之心,去捕捉和发现人性之美、生命之美、创新之美、创业之美。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追求至美,用充满美感的创新创业元素、情景、人物、故事点燃学生爱美之心,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滋养学生德性。用愉悦人心的美感触及他们的灵魂,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用审美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认知、文化修养、审美水平、道德境界,激励他们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大胆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乐观心态与进取精神,熔铸学生讲品位、有情调、讲格局、有操守、崇尚美的创新创业趋美心态与高雅人格,用趋美来培养美德。具体来说,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实施的手段与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审美观构筑真善美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11 ]为此,必须全面开发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知识中的真善美丰富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充实、更鲜活。突出创新创业各学科中的文化特色、艺术内涵以及人文精神,将真善美统一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嵌入各个教学环节,并充分用好课堂讲坛,用教师的学识、阅历、感悟、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努力探索用艺术化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的内容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田,植入学生脑海,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育学生审美价值,提升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评价能力、价值塑造能力,用理性之光点亮学生创新创业之路。

2.以审美意识,用好通识课

在通识教育中,善于以敏锐的审美意识,捕捉美的精神与行为,传播美的思想和德行,在美育的施行过程中,适时地植入理想信念。通过讲述有情怀、有品位、有担当、有责任、有美感的创新创业案例、人物、故事、情结等,播撒崇高信仰,把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创新进取、抗挫折教育能力等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创业故事讲述,给学生带来创新创业全新的审美体验。润物无声地播种理想信念的种子,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美丽绽放,滋润学生人格之树健康成长,着力塑造学生美的情操和品行。

3.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环体和载体

构建艺术化教育场景,善于把教育内容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融媒体等现代媒体手段相结合,构建出读(阅读)、思(研究)、视(视频)、听(音频)、感(体验)、触(与现实接触)、动(网上与网下及现实与虚拟互动)相结合的生动教育场景,拓深拓宽教育生态链,达到最佳的艺术化教育效果 [12 ]44。

4.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

改变传统的以单向灌输为主的僵化教育模式,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载体激活教育主体与客体,着力探索以真启智、以善导行、以情动人、以美塑人的多维度立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并辅之以生动直观的现场实践教学,在农村、企业、城市社区、科研单位,用创新创业的经典实践涵养正气、淬炼思想、锤炼意志品质、感悟理想信念、升华境界,实现理论知识建构、道德操守养成与审美关系营造的和谐统一 [12 ]48,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感悟、道德的升华、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净化、智慧的修炼,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四)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实施路径

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的和谐统一是人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与重要动力。高度的创新创造力是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的“合金”,只有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的平衡与和谐,才能营造出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局面,使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那些有知识、没文化,有创意、无意志,有才能、无灵魂等现象,都会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畸形发展,培养出跛脚的人才,背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实现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呢?

1.确定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和谐发展的教育取向

和谐体现的是多样、差异、包容与平衡,它既是一种文化风度,又是一种文明能力,也是人类发展的大智慧。以平衡、和谐的理念设计教学体系环节、过程、模式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使得知识的传授、情感的激发、道德的养成、意志的锤炼、行为的塑造在和而不同中一体完成,在优化的教育结构中实现系统的涌现,化知识为文化、化理智为智慧、化情感为品质、化道德为德性、化意志为情操、化德性为德行,在和谐理念的引领下,涵养和熏陶出有知识、有思想、有信仰、有担当、有意志、有情怀、有智慧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2.确立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是在资源环境高度约束、不确定性极强的条件下的假设验证性、试错性、创造性的快速行为机制,它需要市场主体独立思考、敢闯敢试、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同时需要富有宽度和深度的知识储备、顽强意志、美好情感与良善行为。在当今世界,创新创业是异常艰难的智力劳动,只有人全身心投入,长时间沉潜探索,并具备驾驭社会的能力,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只有当人的知识、创造力、智慧与德性、意志、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创新创业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而这些都奠基于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平衡和谐的良性机制支撑。因此,适应现代社会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必须确立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据此改进教育方式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坚韧态度,敢冒风险、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与责任担当精神等。这是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品质和价值观,也是培养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创造性人才的目标。

3.确立和谐发展的人才评价标准,以此规范和引導创新创业教育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社会进步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更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质量标准的设定等都要向有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发展。为此,衡量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标准要从创造力这一单向度向知识、情感、道德、意志、行为等多向度的和谐发展标准转变,让人们接受适应新时代的更复杂多样化的人才衡量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奖励制度改变这一教育指挥棒的规范导航作用,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并真正历练出能够驾驭复杂环境的创造性人才。

四、结语

在创新创业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创新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日益重要而紧迫,创新创业浪潮引领新常态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发展的历史必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涉及众多要素、单元、环节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它的实施状况关系高等教育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有导向性的教育实践,其价值导向至关重要,它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与效果(质量)。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价值导向,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导向,知识、情感、道德、意志与行为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无论是从学理层面分析,还是从教育实践的现实层面分析,上述四种价值导向的具体实施与运作都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与资源整合,以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新时代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向人民交上满意的时代答卷。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李宝恒,赵中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5.

[4]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M]//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2013.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6]王桐荪.唐文治文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1.

[7]李永胜,张紫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引领创新向上向善[J].创新,2017(2):18-23.

[8]徐莉炜.大学教育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7-9.

[9]蔡克勇.把“做事教育”和“做人教育”结合起来——兼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13-16.

[10]路淑英.高校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及互渗机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90-93.

[1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82.

[12]黄伟先.真善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J].学术论坛,2011,34(8).

[责任编辑:丁浩芮]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its own orientation, and the "sense of orientation" is crucial. It relates to the function, effect and benef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insist on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This is the unity of value orient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 spirit, the unity of value orientation between work education and life education, the unity of value orientation among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nd also the unity of value orientation among the knowledge, emotion, moral, will and behavior. Whether from a theoretical level or a practical lev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value orientations needs to be reformed and optimized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talent training goal, training models, evaluation criteria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高等学校创业教育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琅琊榜》浅评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