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要认真学
2018-05-14沈鹤
沈鹤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刘少奇也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在当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随便接受的”
1917年,就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19岁的刘少奇刚刚经历了一场战火。他当时原本在长沙陆军讲武堂学习,想要从军救国。然而,1917年10月北洋军与护法军在长沙交战,陆军讲武堂在战争中损毁,被迫解散。刘少奇也因此返回家乡宁乡炭子冲。
在家期间,刘少奇一边自学中学课程,一边坚持体育锻炼,虽然人在炭子冲,心里却想着更广大的天地,思索着自己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自十月革命后,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李大钊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对十月革命进行了热情介绍。
刘少奇当时对马克思主义还不甚了解,但他感知到社会在变化,渴望走出家乡,到外面闯一闯。1919年初,刘少奇在家等不下去了,他插班进入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打算取得中学文凭后,报考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爱国热潮席卷全国。在新思潮的激荡中,那年夏天刘少奇还没来得及拿毕业证书,就跟同学一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
北京的新思潮新知识令人应接不暇,报刊种类繁多,社团组织活跃,刘少奇收获很大。从1919年夏到1920年秋,刘少奇因求学辗转于北京、保定等地,而后回到湖南,这一期间他阅读了不少有关社会主义的书籍和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认识。
刘少奇回忆说:“我就是在一九二○年(共产党产生的前一年),看到了那样的小册子。从前听到过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后来看到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又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都惊醒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觉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朝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
当时与马克思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还有很多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同思潮之间经常论争,有时还很激烈。一些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人把相信它的人称为“马子、马孙”,见了就骂,就要争斗。
在这些思潮中,刘少奇经过一番认真地对比和慎重思考,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刘少奇在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谈及自己的选择和思想变化,刘少奇这样说:
“我们共产党人,在最初的时候,在没有加入共产党以前,也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是有各种不同的从旧社会得来的错误思想的。以我个人为例,在年幼时,是随着母亲求神拜佛的,在读了孔孟之书以后,也深信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是最好的东西。后来进了所谓洋学堂,又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并深信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主主义学说。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我们才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
“我们在当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随便接受的,而是经过了研究、考虑、和无政府主义者辩论之后,认为它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才确定接受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受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影响,刘少奇打算去苏俄求学,学习革命经验,探求真理。为此,1920年底他先去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做准备。在那里,与他同窗的还有任弼时和萧劲光。
当时,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刚出版不久,这是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上海外国语学社,陈望道经常来讲授《共产党宣言》。刘少奇只要有时间就会研读这本著作。萧劲光回忆那时的刘少奇说:“少奇同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
1921年5月,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人从上海启程,前往苏维埃俄国。他们历尽艰险,历时近三个月到达了莫斯科。
此时,共产国际正在莫斯科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令人激动万分的是,刘少奇他们在旁听大会期间见到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苏维埃俄国领袖列宁,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也越来越明确。
大会结束后不久,刘少奇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中国班学习,主要课程有国际工人运动史、政治经济学和俄文等。在那里,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刘少奇他们在东方大学的时候,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的生活也十分艰苦,而这也磨炼了他们的意志。1960年刘少奇出访苏联,谈起这段求学经历,他对苏联朋友们说:“当时你们的国家处在革命后的最困难时期,我们看到了并且亲身经历了这些困难。我们当中有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但是我们另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却因此而更加坚定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同年冬天,党组织开始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发展党员。刘少奇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对入党问题进行了认真考虑。他主动向政治教导员请教,也和同学进行讨论。刘少奇后来对侄孙女刘维孔回忆说: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1921年冬,刘少奇、罗亦农等人在东方大学中国班第一批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他们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第一个党组织,刘少奇还担任了支部委员。
1922年初,刘少奇在东方大学《团员调查表》中“对于现在社会作何感想”一栏写道:“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我们处在这时代的人,应把无穷的希望,促进这段历史。”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刘少奇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经过多年不懈追求和反复思考,他确立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终身。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内容。
“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
1922年春,因国内工作需要,刘少奇从苏俄回国。回来后他立即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他曾指出,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刘少奇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阅读相关书籍。
刘少奇小时候就酷爱读书,儿时的他曾把家中一间低矮的屋子布置成书房,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自己四处借到的和收藏的书籍,他经常在这间小屋废寝忘食地读书。由于他勤学善思,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刘九书柜”。这个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伴随了刘少奇的一生,对他后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十分有益。他总是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看书,学习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思索问题。许多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过的人都对他热爱学习和思考印象深刻。
1939年9月,刘少奇从延安前往华中地区,执行中央的战略决策。在从安徽颍上乘渔船到正阳关的途中,当时已进入寒秋,天一黑同行的人就挤在船舱内入睡了。据时任中共中央机要科组长的薛丹浩回忆,刘少奇没有休息,他仍点着蜡烛聚精会神地看书。薛丹浩一觉醒来,约莫还是半夜,看见刘少奇仍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不时地在书上批注。第二天,他顺手翻看了一下刘少奇看的书,原来是离开延安时刚发下来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书上已经写满批注,页面上方写着这页书的主要内容,页旁写着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刘少奇自己的看法和学习体会。一路上,船上的年轻人走出船舱或欣赏河岸风景,或戏水、看渔夫捕鱼,而刘少奇则利用乘船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读这本四十多万字的书。
刘少奇的秘书吴振英和刘振德回忆说:“少奇同志对自己的学习抓得很紧。他的书架子上摆满了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还有《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我们经常见他翻阅这些书籍,并在书里夹了许多书签。少奇同志那么忙,时间那么紧,但是每天的报纸,参考资料以及兄弟党报纸的摘要,他总要认真地看完,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有时工作忙得连轴转,睡觉都顾不上,可是不管怎么样,每天都要坚持读书看报。我们从没见他间断过一天。”
正是这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刘少奇才能在工作之余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历史书籍。而他也并不局限于阅读,结合对中国问题的深刻思考,刘少奇写作了很多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
在刘少奇的著述中,《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影响深远,它的单行本再版多次,总印数以千万计,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数十个国家发行。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和方法,首次提出加强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这篇文章还很好地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毛泽东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
除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的许多著述同样反映了他对马列主义的深刻理解与充分运用。他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实际深入思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的行动是受革命的理论指导的。理论正确,指导正确,革命就能胜利”
在长期的学习中,刘少奇深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他经常向干部、群众介绍马克思主义,以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945年秋,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这期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执行中央“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部队和干部开赴东北。如何做好思想工作呢?刘少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动而又鞭辟入里的讲解,让大家备受鼓舞。
10月1日,刘少奇来到延安枣园为即将奔赴东北的战士送行。他启发式地问大家:“马克思是干什么的呢?恩格斯是干什么的呢?”停顿思索后,他又问到,“列宁同志,斯大林同志,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呢?”一连串的提问,一下子吸引住大家,他们纷纷注视着刘少奇。刘少奇接着说:“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战斗的!”
刘少奇改变了他进场时温静的神态,语气变得炽烈而坚定,他说:“按照马克思学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他们自己最后才能解放。你们这次到东北去,同时是自己解放自己!”他激励战士们,要用自己的双腿,去重新画地图;用自己的双手,去插上新解放区的旗帜。刘少奇说:“到了东北,要靠什么呢?你们没有美式大炮,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装甲车和汽车,暂时还没有铁道线和火车;你们就是有一条——这一条他们手里就没有:就是要紧紧地依靠马克思主义,紧密地依靠东北当地的人民。只要你们永远牢牢地记着,马克思是干什么的,那,同志们,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我们大家的!”
当时即将前往东北的黄钢同志回忆说:“少奇同志这一席短短的临别赠言,不过只有五分钟,可是,它却叫我们全团的干部们都热血沸腾了!”
以启发式提问引人入胜,再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刘少奇演讲的一个特点,他以这样的方式,激發了许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1948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华北创办高级党校,沿用延安马列学院的名称,以培养具有理论知识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刘少奇兼任马列学院院长。12月14日,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时,刘少奇问大家:“为什么要办马列学院,为什么要学马列主义呢?特别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学行不行?少学行不行?”在学员们思索时,刘少奇引用列宁的名言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他对学员们说:“革命的行动是受革命的理论指导的。理论正确,指导正确,革命就能胜利,否则不能胜利。马列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马列学院办起来,就是要使一些负责干部有时间、有机会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多或少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再回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得更好。”
刘少奇将自己多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体会与学员们分享,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无比丰富,解决了世界上许多大的原则性问题,如民族问题、工人运动问题、秘密工作问题等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要认真学,学得好就站起来了,不爬行了;过去未想通的,现在可以想通了,眼界宽阔了,天地大了。”
在刘少奇看来,“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如此,还要宣传好马克思主义,让人民从马克思主义中受益。1951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刘少奇特别提出,“一切共产党员都有向人民宣传马列主义的义务”,宣传工作者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继续努力提高劳动人民的觉悟和理论水平,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成为有最高理论水平的民族之一。而这,也是他的期望。
“没有相当艰苦的独立工作,要找到真理,找到正确路线,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可能的”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要有马列主义理论的修养,还要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呢?
在刘少奇看来,这没有捷径可走,他强调,“没有相当艰苦的独立工作,要找到真理,找到正确路线,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学习,要努力。”他还强调学习和运用理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刘少奇就是这样学习的,他一直刻苦钻研理论,带着问题去思考和阅读。
1958年底,毛泽东倡导全党同志认真读书,学习政治经济学。11月9日,在《关于读书的建议》的党内通信中,毛泽东提议大家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及苏联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要求大家用心去读,随读随想,以“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刘少奇积极响应,在《关于读书的建议》发出仅四天后,他分别于13日和15日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和座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此外,他还用心读了《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等书。
1959年,经中央批准,患有严重肩胛炎的刘少奇到海南三亚休养。刘少奇决定利用这难得的时间,结合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仔细研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刘少奇在海南待了24天,其中21天在读书学习。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刘少奇总是一边看,一边划,一边批写。在海南的大部分时间刘少奇都用到学习上了,很少出去参观游览。休息疗养又成了有名无实。
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刘少奇在做“艰苦独立工作”的同时,也会与大家进行探讨,把理论学得更加透彻。在海南岛学习期间,刘少奇召集了多次讨论会,还特别邀请了经济学家薛暮桥和王学文。薛暮桥对此印象十分深刻,他回忆说:“我们上午读书,下午逐章讨论。讨论时先由我和王学文同志讲一讲本章的要点和我们的看法,接着大家讨论。少奇同志在讨论时常常阐述他自己的观点。他结合马列著作,比较苏联革命和我国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使我感到少奇同志不愧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薛暮桥将这期间的讨论情况进行了整理,其中不少内容对日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启发性。刘少奇一生都是这样勤于学习和思考,他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今天,我们要向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研究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