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湖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5-14王虹
王虹
[摘 要]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当融合“互联网 ”思维、贯通思维、创新思维,不断转变思路、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究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关 键 词] 供给侧改革;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30-01
一、引言
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物流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当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不断转变思路、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行业、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研究湖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并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可以改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带来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的角度推进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准备工作供给侧改革
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通过走访物流企业、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方式完成调研活动,为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然后再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符合物流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目前已经在全院所有专业使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实行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工学结合形式为2.5+0.5。即前2.5个学年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后0.5个学年学生进入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5个学年具体分配是:第一年完成基础理论学习,提高物流企业认知。第二年完成专业知识和核心知识学习,进行专业和核心技能训练。之后半年完成拓展知识学习,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這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物流企业与学生三者的“共赢”,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现代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物流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各专业学生提前了解物流企业文化。
(三)课程结构供给侧改革
2018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公共课(16门)+一般专业课(14门)+核心专业课(5门)+实践技能课(4门)+拓展课(4门)”五位一体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使纷杂的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职业知识整体,满足职业社会对不同岗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通过调查发现物流企业对职业资格证需求并不高,2016年12月起,劳动部取消了物流职业资格证,物流管理专业根据这一个变化将考证课程取消,用别的最新物流企业所需求的课程替代。
(四)教学方式方法供给侧改革
目前,信息化已经完成并普及整个物流业,我们要加大力度将信息化普及到日常教学中。首先,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网上教学资源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物流专业课程。其次,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比赛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最后,教学信息化。比如,使用蓝墨云班课等手机软件进行课程管理、课程教学、课堂作业等,让学生习惯教学的信息化手段,并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程的学习。
(五)师资队伍建设供给侧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拓宽视野、明晰专业前景。坚持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下物流企业实践,确保与物流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接轨,确保项目化课程即时更新,实现真正对接。聘请物流企业的基层主管、中层主管作为专业外聘教师参与教学,有计划地开展物流企业主管的专题讲座,实现校企对接。
三、结语
总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究湖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并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准备工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源上改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对湖北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东,陈洪达.航海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究: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9).
[2]钟海岩,周沫,杨晓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物流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