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2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的设计
2018-05-14何乙琦
何乙琦
[摘 要] 研究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设计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设计自动停车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为例,基于AT89C52单片机技术,从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硬件设计以及软件实现方面,优化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通过AT89C52单片机技术,可以提高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实现信息加密与各种功能扩展,提升系统灵活性,保密性强,实现设计效益。
[关 键 词] 单片机;系统设计;红外线;电子锁
[中图分类号] U463.8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09-01
在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应用AT89C52单片机技术,不仅使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的保密性强,灵活性高,还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红外线电子锁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功能设计
1.红外线检测功能:可以将红外线电子锁系统安装在小区、停车场或是房间的入口和出口位置,以检测出入大门时的红外线信号[1]。在设计系统中,可以基于单片机处理基础,使用2组红外线发射对管,当系统红外线检测模块检测到红外线发射信号后,对检测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电子锁的开、关操作。
2.单片机控制功能:采用AT89C52单片机系统,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可以通过检测红外线信号,经AT89C51单片机处理红外光谱电信号后,驱动执行电子锁系统的操作,或是开锁。
3.报警功能:基于单片机技术,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可以对检测到的红外线信号进行检测处理,若是信号不符合电子锁开启标准或给出信息提示或是在操作一定开启次数后给出报警提示,确保提升系统运用安全。
二、系统硬件设计
在红外线电子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基于红外遥控信号发射电路部分,主要由红外接收三极管、二极管以及硅光电池组成,确保运用红外发光二极管调制红外光波[2]。在系统这部分硬件设计中,可以将电子锁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的红外光及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还可以将电信号发送到后置放大器中,经系统处理后控制电子锁开、关。
在系统硬件设计部分,对接收电路部分,可以接收已调制的编码指令信号,然后经解调电路,将指令编码信号解调成编码信号。再通过系统中的指令译码器对编码指令信号译码,并驱动系统中的硬件电路,操作执行红外线电子锁的开、关指令。
本设计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基于单片机技术,在系统发射部分采用成品遥控器来发送红外线电子锁控制信号。
在单片机技术支持下,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运用红外一体化的PC838接收头,其接收距离为15 m,可以接收小功率发射管内发射出的红外电子锁信号。本设计采用的是USB接口,可以为整个红外线电子锁系统适配供电,确保可以使设计好系统的电源部分有稳定性,并且还可以节约系统设计成本,提升系统运行中电量的稳定性。
设计基于AT89C52单片机技术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具备抑制人体辐射波长之外红外光线干扰与可见光干扰功能,应用AT89C52单片机芯片作为红外线电子锁工作处理器的核心芯片。同时,也会外接一些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可以被动式地探测红外线信息,探测出人体非接触方式触发系统后的红外辐射,并可以将红外线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设计单片机技术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运用AT89C52单片机,处理接收头输出的电平信号,完成电子锁驱动控制,实现电子锁开关电源的控制功能。
三、系统软件设计的实现
对本次设计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基于PLC单片机技术,联合运用Proteus仿真软件,可以将研究编写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程序放入软件的Keil内进行编译,从而能够设计实现该系统的软件功能。
本次系统软件设计中,通过红外线解码、继电器控制程序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等,共同满足系统的软件设计需求。
实际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软件设计目标就是确保可以将系统接收到的红外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实现电子锁功能。当系统接收到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后,将信号转化为电平信号,若是接收到的信号符合电子锁设施信号需求,则开启电子锁;若是信号与系统设置电子锁信号不符,则需要使系统显示器中的绿灯从暗变亮,并发出报警信号。
四、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设计的效益分析
本設计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基于单片机技术,优化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的系统功能,确保系统的使用功能还具备较大的扩展空间,提升系统的应用效益。对此,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化研究单片机技术支持下的红外线电子锁系统设计方案,使系统的功能可以更加完美,提升系统的设计应用效益。
综上所述,在设计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应用AT89C52单片机技术,不仅使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的保密性强、灵活性高,还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红外线电子锁系统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何非,黄川,张敏,等.基于单片机的啤酒灌装机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11(11):58-62.
[2]曹冬梅.微型PLC系统设计与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5,44(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