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岛人歌动地诗

2018-05-14唐婷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洞庭湖经济带码头

唐婷

7月20日—8月18日,由中宣部策划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充分挖掘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生动展示长江经济带上各省市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建设之美,引发广泛关注。我们集纳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央媒报道中有关湖南的内容,同时约请湖南日报记者畅谈主题采访的观察与思考,一起感受主流媒体眼中的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

还长江绿色岸线

长江流经湖南境内的163公里“黄金水道”,全部在岳阳境内。按照湖南省委和省政府部署,岳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按照“关停并转”的思路,强力推动长江岸线迈向绿色高效利用。

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审批手续不全的、运量少的码头一律关闭;停止审批新的码头;加快港口岸线开发向公用码头、核心港口聚集……

全部退出港口码头经营单位11家,部分退出8家,共计关闭42个泊位;6月30日前完成关闭、退出、码头泊位拆除……

既不留退路,也要给企业生路,岳阳以超常规举措挂图作战,截至6月30日42个泊位全部关闭,达到“三无一封闭”标准,即无设备设施、无船舶停靠、无作业残留、进出港通道封闭。

岳阳的目标是到2020年,港口码头占用岸线总量原则上控制在10公里左右。为此,除关停拆除部分码头泊位外,岳阳还将对11个码头进行提质改造。如今,城陵矶新港区原有的消防码头、中长燃松阳湖加油站码头等都已完成复绿。原本光秃秃或是堆满砂石、货物的地面,如今已是绿草如茵。

呵护“长江之肾”

湖南境内长江沿线39个非法砂石码头、洞庭湖区116个非法砂石码头堆场已在近两年被陆续全部关停。过去,这些码头堆场上砂山林立,搅拌机轰鸣,卡车穿梭,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如今,关停整治后进行了复绿,码头变身湿地,黑麦草青翠欲滴,芦苇成片,水鸟翔集。

天空中飞过的夏候鸟、不时跃出湖面的江豚、洲滩芦苇丛中飞奔的麋鹿,洞庭湖生机勃勃。

近年来,湖南自上而下发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打“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制定“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环湖利剑”拉网式排查湖区工业企业,对洞庭湖区挖沙、种杨、非法捕捞、侵占湖泊湿地、工农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染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整治,使湖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山绿了,水清了,候鸟回来了

位洞庭湖之南、居长江腹地的湖南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又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开展环境大治理、生态大保护和产业大转型,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山绿了,水清了,候鸟回来了。目前,洞庭湖Ⅴ类水质断面由2015年的8个降至0个,候鸟由10年前的2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开发,而是开发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借助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倒逼机制,湖南着力培育绿色产业。2017年,湖南省取缔“地条钢”企业12家,化解煤炭落后产能350万吨,责令停工企业2137家。同时,加紧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湘江北去。如今,一江碧水浩浩荡荡,经洞庭、汇长江。在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绿色,已成为湖南一道鲜亮的底色。

生态优先成常态 绿色发展是底色

当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湖南各地经济发展的共识。湖南虽然只有163公里长江岸线,但全省96%以上区域都属长江流域,抓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就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根治沉疴,努力让“一湖四水”安澜,一江清水东流,为湖南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湖南正在推动长株潭港口群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洞庭湖区和湘江边的常德港、益阳港、永州港、衡阳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建设;推动重点港口与后方海关特殊监管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有效对接、联动;加强港口集疏运能力,岳阳港、长沙港铁路专用线、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建设正在加快启动,实现立体交通无缝对接,扩大内河经济辐射力。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湖南通过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五大关系”,正在用一个个迅速的行动,守护好长江一江碧水,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不懈奋斗。

最深刻的变化是理念之变

持续关注、追踪报道湘江保护与治理多年,最深刻的感受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所写到的,是认识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决策的变化、行动的变化。

有几个细节记忆犹新。

在采访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时,偶遇一位石峰区领导,说起这样一个故事:去年6月,石峰区与一家企业就关停事宜进行谈判,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领导人始终犹豫不决,难以下笔签字,谈判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凌晨两点时,谈判遇到了新的情况,区里答复不了,区里的同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两位主要市领导发去信息汇报情况。没想到,两位领导很快就回复了。原来,他们一直牵挂此事,久未入眠。正是凭借一种顽强的拼劲和韧劲,株洲将清水塘老工业整体搬迁改造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在曾经的“污染重镇”竹埠港采访时,湘潭市岳塘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朱毅强也讲述了一个故事:2014年,湘潭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業全部退出后,如何规划这一地区的发展,莫衷一是。最初定位为商贸物流基地,把每一寸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在一次次碰撞后,决策者们的思路明晰了:大幅增加绿地面积,拿出20%的面积建设绿地公园,打造湘江长株潭最美江岸、湘潭城市生态新中心、集约发展核心区。

5年前,按照政府的环保要求,湖南水口山宏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还在盈利的老厂房被拆除,董事长陈昌礼告别老厂房时是“不情不愿、眼泪汪汪”的。5年后,他带领记者参观宽大的新厂房,庆幸不已:“如果不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面对猛烈的环保风暴,企业早就关门了;治污虽然带来了阵痛,但也为企业发展赢得了生机。”如今,他的企业摘下污染的帽子,成功入列衡阳市拟上市公司后备名单。

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刚刚开始实施之时,面对企业往哪搬、钱从哪来、人往哪去、土地怎么治、新城怎么建,不少地方负责人有犹疑,甚至变着法子逃避责任。几年雷霆治污下来,不少地方尝到了甜头,污染减少了,老百姓获得感强了;土地腾出来了,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不少地方领导在接受采訪时坦言:现在回过头来看,以前的那些争论、争辩都是为了一己之利的成见。现在,大家都有了一份自觉,不把劣质水交给下游。

这种变化,体现在决策者的理念里、建设者的行动里、企业家的抉择里,让母亲河湘江在历经磨难后迎来了涅槃重生。而这些深刻变化的背后,是从政府到民间共同付出的艰苦卓绝努力。但不得不承认,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难啃的“硬骨头”还有很多,守护好一江碧水,我们仍须“山一程,水一程,绿色发展风雨兼程”。

环保路上的那些小事

我最近写了一篇稿子,分析今年7月份全省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何能达到99.1%。这个数据难能可贵,不仅因为它几乎全部达标,而且是连续3年持续改善。这既印证着朋友圈频频晒出的“湖南蓝”,也见证了湖南打响蓝天保卫战的决心与努力。

环境的变化,见于一次次采访中。今年5月底,我再次来到湘江之畔的竹埠港。从2015年5月第一次去竹埠港采访,至今应该去过六七回了。每去一次,都有变化。眼前成片的草地、绿树,让我差点忘记她曾经的模样。直至快离开时,才把脚下站的地方与以前采访时看到的竹埠港土壤修复中心联系起来,当时,一堆堆曾经被污染的土壤在此“去毒疗伤”。

“去毒疗伤”的,不只是竹埠港。这几年的采访中,我看到了郴州三十六湾曾经千疮百孔的山体上新栽种的马尾松长高了,看到了娄底锡矿山堆满废渣的山坡上有了一片片的新绿,听到了衡阳水口山附近居民跟我们说起“今时不同往日”,也感受到了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指挥部里挂图作战的紧张气氛……这些发生在“母亲河”湘江流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无疑得益于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得益于各方面的力量与行动。

因为跑环保口,这两年我也变得忙碌起来。去年参与了中央环保督察驻湘期间的采访,今年又忙着省级环保督察的报道。7月的一天,我来到一个督察组跟班采访。顶着中午最毒的日头,跟随督察人员接连看了3个非法挖山采砂点、2个畜禽养殖污染点。半路看到一个学校后山坡上随意倾倒的垃圾,又临时进入该学校了解情况。衣服全部汗透,矿泉水喝掉好几瓶。晚上7点多才吃上饭。饭后,督察组人员还要整理白天现场核查的资料,开会讨论交流情况,直至深夜。而这样马不停蹄的一天,是他们督察期间的常态。

忙碌是因为环保越来越受重视。当下,我也乐于这种忙碌。只有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土更净,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家园。

记得一次采访中,水利部门一位处室负责人讲到一件趣事,他那正读小学的儿子会监督他洗澡的时间,说他“一个管水的,更要节约用水”。这些年,自己也会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节约用电,打包剩菜,少用塑料袋,每瓶矿泉水都喝完。家里4岁小儿从幼儿园回来说海洋垃圾正在危害海龟生存,“不能乱扔垃圾”的话经常挂在嘴边。真的很高兴看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逐渐发挥出“水滴石穿”的作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则难以逆转,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只需记住,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曹娴)

不可忽视民间环保力量

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只有走进其中才能真切感受;生态环境遭受了怎样的破坏、又如何修复重建,也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更好地观察和思考。

今年5月,我参加了“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跟随媒体团走进长江湖南段三个沿江城市常德、益阳和岳阳,采访报道三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为“守护一江碧水”、重现壮美洞庭所做的工作及努力。

行程紧凑而丰富,所到之处,都可见治理的力度与恢复的效果: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巡逻船马达轰鸣,黑杨退,黑鹳来;在常德城区,黑臭水体变清流,城市多了一条绿腰带;在益阳谢林港镇,垃圾发电厂变废为宝,点亮城市,造福于民;在南县乡村,“稻虾共生”模式绿了田、肥了虾、富了民;东洞庭湖水域边,大批非法采砂船被收缴封存;在岳阳黄盖镇,“空心房”得到平整,长江岸线恢复开阔景象;采桑湖的“地笼”“迷魂阵”被拆除,重新成了候鸟天堂……

一路走来,江湖的奔流浩渺、自然的秀美野趣让人流连忘返,也让人心生要加倍保护之意。一路走来、一路思考,如何让屡禁不止的破坏行为得到彻底根除?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一位渔民和岳阳华容县一个农村环保组织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这位渔民叫刘克欢,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是一个十足的“坏人”:电打鱼、迷魂阵、张网捕鸟,样样都干,心安理得。这些年,洞庭湖在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中遍体鳞伤,刘克欢看在眼里,逐渐醒悟,转变身份,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

难得的是,他不仅一个人“投诚”,还劝说、发动曾经的同伴们放下破坏的武器、扛起保护的责任。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日夜巡逻,埋伏“线人”,让打鸟者、猎鱼者无处可藏。

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有个村民自发成立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会,这个散发着泥土味的协会发展了1320名会员,几乎覆盖了全体村民。他们约法三章,自己的环境自己保护,做得好的,奖励;做得差的,惩罚。从十年前到现在,从旧的华一村合并成新的华一村,不变的是对环保公益事业一如既往的坚持。如今走进华一村,满眼都是绿树繁花,溪流蜿蜒,仿佛置身花园一样。该村已被评为湖南美丽乡村示范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生态治理要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在发挥政府功能的同时,不能忽视了社会、民间的力量。生态环境整治要疾风暴雨,生态文明建设则要细水长流,要春风化雨般“化”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出现越来越多像刘克欢这样的人,培养出更多像华一村环保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我们美丽中国、美丽湖南的梦想才会越来越接近现实。

(卢小伟)

猜你喜欢

洞庭湖经济带码头
大块头和小不点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前往码头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在码头上钓鱼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美丽的洞庭湖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