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音乐学视域下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比较初探

2018-05-14何世剑王才升

北方音乐 2018年2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何世剑 王才升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比较,我们认识到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等各有不同,教育的思想理念、宗旨、目的和意义追求也各有侧重。近代之后,受西方音乐教育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音乐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比较音乐学;中西方音乐文化;近代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梳理

(一)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西方音乐教育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远古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产生了丰富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入近代,西方已经初步形成了规范化、体系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在音乐教育理念、教育形式与方法、策略等方面凸显了先进性、创新性的特点。随着历史文化的影响、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们对音乐的热爱,19世纪以后欧洲的主要城市相继建立了专门的音乐学院,培养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以德国和法国为例,德国在19世纪末开始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将学习唱歌作为文化课程中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唱技艺和音乐审美修养。19世纪法国的音乐教育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是为音乐家提供专业、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其次是为了提高社会大众对音乐的兴趣爱好。20世纪初,法国为公办高等学院的音乐老师举办了学习研讨会议,用于老师与音乐家之间互相学习,探讨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近代音乐教育,主要是指1840—1919年的音乐教育。此期间,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文化事件。一批曾留学东洋、西方的学人如梁启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蔡元培、萧友梅、王光祈、赵元任等回国后,将所学的西学知识应用于改良中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他们大力倡导在学校中建立专门的音乐学科,设置音乐课程,开展音乐教育实践,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作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者之一的梁启超先生,他在《饮冰室诗话》中指出:“音乐逐渐发展,可以说中国教育界的未来是幸运的。”在梁启超先生的影响和建议下,清政府于1902年颁布了“学校改革条例”,明确新学校需开设“音乐”课程,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并未真正落实,直到1907年3月8日,《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等文件才正式将“音乐”列为初等、高等小学堂的选学科目予以确定。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总统。1月9日,成立了教育部,开启了中国学校教育新模式,音乐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专门的音乐教育逐渐兴盛。

二、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形式考察

(一)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形式表现

以法国来说,国家音乐和朗诵研究所是其建立的第一个现代音乐机构,它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为社会活动仪式提供专业的配套音乐服务;二是培育专业的音乐表演人才。自此之后,法国音乐教育的形式从最初的一对一授课模式变成了正规的大学课堂授课模式。又如德国,通过选拔考试决定学生是否可以进入大学深造。大学音乐教育进行专业分流,一部分是学术类的,另一部分是专业类的。英国除了皇家音乐学院外,还有教会音乐学校——“教会合唱社和教会音乐学院”,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教徒。欧洲近代音樂教育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从培养专门的音乐家到培育大众音乐审美趣味的发展路径。

(二)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形式表现

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把握:第一,中国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形式。国外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学校,通过各种免费活动博取中国人的信任和心灵的皈依,艺术教育是其重要手段,定期举办宗教活动离不开相应的宗教音乐的渲染和配合。宗教音乐教育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旧模式的改革和转型。第二,中国学堂乐歌的音乐教育形式。近代中国一些新式学校逐渐开设“歌曲”课程,首先以翻译日本的歌集作为教材,后来演唱具有爱国倾向的歌曲,其后又从关爱政治到规避政治,最后发展到演唱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审美要求的歌曲。

三、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比较认识

(一)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

从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发展史的比较来看,中国的音乐教育比西方起步晚、发展慢。在西学东渐文化大潮之中,中国近代音乐教育通过学习西方的成熟经验和先进理念逐渐改变,在一批知识分子的自觉探索、模仿和学习下,推动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借助音乐开启民智,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健全的审美人格。

(二)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比较

中国音乐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美育、德育和健康教育相贯通;而西方音乐教育的思想体现为纯粹的发展国家的音乐文化,培育人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培养专业化音乐人才。西方人注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中国音乐教育应借鉴此一育人理念,而不应该局限于道德、智慧和身体的培育方面,真正做到让音乐回归本体,为人服务,培养人们对音乐的品味和鉴赏力,方能激活音乐的力量,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

西方音乐教育侧重于应和时代的要求培养音乐人才,发挥科技进步的力量来助推音乐艺术发展和教育升级。发挥音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推动具有创意、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侧重于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音乐作曲和表演理论的掌握及音乐学术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此外,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强调音乐艺术、审美与人生的贯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精神饱满,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学习充满热情。

(四)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

西方近代音乐教育侧重于教授音乐文化、音乐审美和音乐创作与表演技法,助推了西方音乐的发展繁荣。中国专业化音乐教育因起步较晚,之前对民乐的不重视影响了音乐发展。有必要结合优秀的西方音乐家、音乐作品和教育经验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教导学生掌握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中外音乐艺术,推动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当然,也要避免西方近代音乐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专注技术技能,摒弃音乐艺术本质和精神的倾向,做到思想和艺术的有机融合。

(五)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

西方近代音乐教育重视专业小课、小班化教育,同时,将学校教育和私人家教结合起来。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专业基本功的磨练,音乐的视唱、练耳训练和基本乐理知识的教授都抓得很严,奠定好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一方面延续了书院教育的优良经验,另一方面又从日本、德国等引入了新型的专业化教育理念,力图做到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与西方近代優秀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专业化教育中推进人文化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探索和理解音乐的同时释放自我,培养个性。

综上所见,通过对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比较,我们认识到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等各有不同,教育思想理念、宗旨、目的和意义追求也各有侧重。近代之后,受西方音乐教育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音乐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5-126页)。当下,我们有必要立足历史文化实际,融合中、西音乐及教育之长推进音乐教育,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和培育全民的音乐审美兴趣、品味。

参考文献

[1]陈海燕.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转型的多维向度[D].浙江师范大学,2016.

[2]韩晓静.浅谈独具特色的中西方音乐文化——评《中西音乐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7(04):98.

作者简介:何世剑(1979—),男,江西萍乡人,博士,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美学、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管理研究;王才升(1994—),男,山东青岛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