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2018-05-14曾亚琴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德国职业学校

曾亚琴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220-03

德国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战后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秘密武器,其成就举世瞩目。通过研究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来帮助我们把握职业教育的真谛,进而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

2018年初春,我有幸参加了合肥市职业院校教师赴德高端研修学习,通过合肥学院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各应用科技大学、职业教育中心、行会、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交流活动,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

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范围以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汉诺威和奥斯纳布吕克两地为主,虽时间有限,地域有限,但带给我们的震撼颇大、收获颇多。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走访,我们厘清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感受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魅力,体会到德国工匠精神背后的文化内涵,被德国职业教育同行的理性、严谨、创新所深深折服。职业教育之路漫漫,谨以此文记录本人现阶段的一隅之见,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一、探究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人严谨治学,有着极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立交桥式教育体系

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日益趋向复合型。据此德国提出教育改革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相互渗透与延伸,并逐步实现普职的融合。要求以往不设职业课程的普通中学设置职业教育课程。同时要求在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普通教育,以期使二者的教学内容逐渐靠拢。1980年又通过法案,创办综合高中,以最终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为使职业教育的学生获得升入高校的机会,又创办专科高中,为他们进入高校作准备。

德国的职业指导,是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考虑自己适合上哪类中学。然后,经过两年的观察、定向,确定究竟上哪类中学。在中学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安排学生到企业接受1~2周的职业体验,9或10年级最后决定培训工种。这样经历6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和家长反复了解、开阔视野,比较主动和灵活地确定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整个过程的时间是充裕的,指导也很系统。正是由于其完备的指导系统和良好的指导工作,才使德国职业教育运行至今仍广受人们的欢迎。

(二)双元制职教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双元制、全日制和过渡体系三大板块。其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学生既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教育,又和企业签订合同,在企业拥有一个带薪培训岗位,接受职业培训;全日制职教体系主要是指职业专科学校,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职业教育,以培养手工技术工人或护理人員、社工等为主;过渡体系则指为学生开设的职业准备教育(1年)或职业基础教育(1年)。

起源于中世纪学徒教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历史悠长且传统深厚,有着制度健全、内容完备、结构清晰的培训体系,对德国曾经的经济腾飞以及当前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欧盟范围内,德国青年失业率最低。

虽然当前德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学术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以及行业本身的转型需要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但德国职业教育有关各界能够快速、及时发现问题,努力寻找应对挑战的措施,使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仍然充满活力,体现一定的灵活性,继续为德国经济4.0战略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1.学校教育

从德国职业学校形成的历程可以看出,德国职业学校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形成的,最先由行业协会根据企业运作的需求,建立一些培训班,后来形成学校,然后在国家层面形成法律保障。国家会针对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地更新法律,对职业学校的发展与办学方针给予规定与指导。在德国的职业学校里,师资力量的准入制度明确统一、严格规范,要想成为职业学校里的一名专业教师,必须有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较长时间的企业实践经验和教育学学习经验。据德国同行介绍,职业学校里博士学历的教授比例要高于普通中学。

双元制学制一般为3.5年,学生每周在企业实训3~4天,在学校学习1~2天。在校主要学习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包括德语、英语、哲学、体育、社会知识,专业基础课划分成若干学习领域供学生进行学习。

例:工业机械工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专业课学习通常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实训教室,两人一组或单人实操,另一部分留在理实教室做书面作业,这样教师才有精力辅导实训练习。教学中因材施教,对待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扩展度大、难度大的问题。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会格外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学生在校,原则上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学生一般在入学半年以后,精神面貌发生转变,以前在普通教育中不好的学习习惯得以改变,对未来有了信心,对学习有了计划和目标。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半年毕业去企业就业,或去技师学院学习。

2.企业参与

(1)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双元制实训中心。学生必须通过企业考核,和企业签订合同,才能进入双元制实训中心学习。在中心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接着进入车间上岗实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实训中心学习,如此往复,学生的技术不断扩展,最终达成教育目标。

企业必须根据行会的规定,专门为学徒或实习生提供培训师。培训师资格的获取是由行会统一举办考试,并由行会颁发资格证书。企业实训中心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师和学校教师定期通过邮件交流或面谈,保证教学的一致性。

由于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培训与实际生产过程密切结合,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人员条件,这样就节省了学校单独承担职业训练的情况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学徒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直接参加物质生产过程,既可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企业通过双元制模式也为自己有计划、有步骤地储备了技能人才,同时提升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双赢。

(2)跨企业培训中心。小型企业没有能力对学徒进行单独培训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送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来进行技能培训。还有的学生没有能够签署到企业双元制学习合同,也可以来到这里学习相关技能。

3.组织管理

(1)政府:高度重视,以保持国家竞争力为目的;联邦州政府和国家目标统一,各司其职;法律框架合理,提供资金支持;设定课程,统一职业教育框架大纲和人才培养标准;发放政府补贴,完善监督监管。

(2)行业协会:广泛参与,监管企业,发放证书;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调解纠纷;组织考试,考核内容结合区域经济特点。考试内容分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理论考核在学校完成。技能考核在企业进行,现场一天时间完成(大多为6个小时)。

二、体验德国职业教育之行为导向教学法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教授引导我们完整系统地体验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所有专业课程不分学科,融合在学习领域里,由2~3名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完成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能力培养,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全面的教授学生学习某一个工作任务。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工作有什么具体任务,在生产实际中会运用在哪里。例如,某一个具体的机器要如何去生产,如果坏了如何检查、如何维修?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工件。因为现代企业需要的工人不再是流水线上的简单操作工,而是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能够独立胜任工作任务,独立完成判断的“能力者”。

教学不再依赖于某一本书的教学内容,讨论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实际,来源于典型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工作过程。它涉及的学习内容远远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必须由各科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有力合作,大家共同努力来实现由教学的学科化向教学的综合化转变,这种工作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教师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形成。

完整的教学文件包括:学科总的教学目标—行动领域—13到15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下细分的学习情景—教学单元—教学课时,配套的教学PPT和教学图片。每个教学单元的任务分析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呈现。

团队内部信息共享,教学资料和资源通过学校内网上传到云端,实现教师凭密码可以不分地点随时调用。如果有教师生病,其他教师能立刻接手完成教学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步骤通常分四步:

(1)課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形成“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授课形式一般都是小班制,方便分组讨论和实际操作,上课的时候非常注重互动,教授很欢迎学生随时提问并会给予认真

解答。

三、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理性、严谨、创新

“理性严谨”是德国的民族性格,也是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当我们走进德国职业教育,近距离地观察职校、企业的种种细节,体会到了德国工匠精神是如何养成的。在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理性、严谨、创新的同时,我们也思考良多。

1.真心真诚地热爱职业教育,会让教育者焕发智慧的光芒和巨大的创造力。在德国,每到一所职校,都能从校长、教授身上看到对学校和专业的热爱。许多实验室都是教师自己设计建造的,实验室就像自己的口袋一样,教师了解每一个细节,连每个螺丝在哪儿都清清楚楚(见图1)。这种职业精神在言传身教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学生。

2.德国人的认真严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情怀。在职业学校里,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教师也教会学生“美学”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无论是教室还是实训室,优美洁净,陈设合理而艺术。完美主义已经是德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格特征,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无需提醒的日常。

3.创新与设计无处不在。教室内的设计有许多独到之处,简洁而美观的工作台线槽、学生坐椅的独特设计、带轮子的工作台等都给人许多启发。

4.德国之行,我们感叹德国人执着于细节的严苛。教室面积不大,布局合理收纳有序(见图2)。各类工具的收纳摆放以及各种操作规程都有严格规定,正是这样严格的质量标准及管理,让学生有很好的习惯养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提供了质量保证。

5.在德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工厂都非常重视落实安全规范,以人为本,人是最宝贵的。我们也应培养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

6.要把单一的职业技能拓展成为学生的终身技能;要从知识、能力、技能培训向“价值体系”的锻造转变。我国中职学校现有的实习实训教室多数是训练单一技能,和企业实际相差甚远,急需改造为融合式实训教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研究学习德国职业教育,让我们在探寻职业教育之路上再一次出发,回归初心,重新思考把握职业教育真谛。反思我国职教现状,不少地方走的是和普教类似的精英教育,不论是对口升学还是技能大赛都是如此。职教应回归大众教育,把每一个学生教好,面向企业需求培养合格的劳动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助力。对比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固然存在某些条件缺失,诸如社会文化背景、行会制度、企业参与度等,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感叹自己的先天不足,应在充分调研本土行业企业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调整、生产实习标准制定、人才预测、案例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训教室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等诸多方面展开改革和创新。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做起来,才能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德国职业学校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