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习音乐方式多元化与相关学科文化互相渗透整合

2018-05-14张晓云

北方音乐 2018年22期
关键词:渗透

张晓云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审美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它从来都是与其他的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集中精力处理有关文化、音乐的整合,可拓展视野,同时在学习中使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培养。音乐与文化本身就如双胎一样,一方离开了另一方均会变成无根之树,无法存活。所以,本文从两者关系着手,如何融合教学入手,阐述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把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歌唱教学的实践活动,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使学生真正感受、鉴赏、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中的美,在艺术空间尽情翱翔。

【关键词】学习音乐方式;相关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对音乐课堂进行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当前,课堂教学的一大改革是让学生在一门知识的学习中能学到多门学科的知识。简单来说,是将各学科有机结合,找到其中内在联系,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值得每一位音乐老师所思考的。

一、音乐与相关学科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一)音乐与语文学科间的结合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与音乐相融于一体,我国众多的历史名篇佳作都可以进行吟唱,无论是《诗经》,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著名作家叶文玲)”,有许多音乐作品改编自文学创作,如代表爱情坚贞不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虽不能完全呈现文学作品,却可大大提升文学作品的情感、精神。课堂教学中,文字写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空间、想象的驰骋;而音乐则用它独特的、动人的、优美的音调和感人心扉的节奏来鼓励人们,让人们憧憬及向往美好的明天,带动人们的情感。

如音乐四年级下册的《春晓》,这是一首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古诗《春晓》为词、古诗新韵的形式呈现的歌曲,整首歌曲简洁朴实、朗朗上口,明快的旋律、真挚的情感、浓厚的音韵让人感受到绵绵的春意和盎然的生机,内心顿生春的喜悦。虽然是古诗词,但在创作中运用了不少现代音乐元素,富有灵动感和音韵美,让人感觉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尽显春的画面和春的生机。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如临其境,感受浓浓的春意,将《春晓》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浓情画意的春景:从“春天的诗”“春天的旋律”入手,让学生们感受春天的魅力。又如周小婷老师在教学二年级语文《天路》一课中,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引出课题,PPT一系列图片结合背景音乐《天路》,把学生很快就引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想象情境中,不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文学特长,用他们自己的音乐语言记录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由音乐学科融入了语文学科,使学生在音乐和语文中体会文化的内涵。罗淑芳老师在教授六年级语文《满江红》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关于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在预习《满江红》一文中知道了词的内容,再用PPT介绍岳飞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引起学生思考:作品应该用什么基调来吟诵?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表达?在学生的思考中,结合作品,悲壮的背景音乐缓缓出现了。这时,学生慢慢地融入到音乐所创造出的伤心、气愤、悲壮而又自信的情境中,随着背景音乐力度强弱、旋律的高低起伏,学生很快就能通过使用声音的强弱、气息的支撑,用悲壮的情感基调吟诵出作品,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气愤而悲壮的感情。此课获得了大课堂阅读比赛一等奖。

(二)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相融合

绘画、音乐是孪生的,有很多相同点。由音乐旋律展现的“线条”,能感受绘画的画面,从画图中的色彩能够感受到音乐节奏,构图中感受到曲式的流动,音乐室是使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有人说,声音是颜色,是听得见的颜色,而色彩是声音,是看得见的声音,两者如此相像。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欣赏乐曲《骑竹马》时,因为乐曲的音乐特点形象而鲜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了点和线组成的简单图谱方式记录下音乐的节奏、情绪、结构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图谱,有兴趣地、有针对性地倾听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体验乐曲,要求他们更好地掌握乐曲结构、了解乐曲旋律,达到全曲整体感知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力。

(三)音乐与舞蹈学科结合

音乐、舞蹈就像是双胞胎,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舞蹈的艺术生命在于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可听可视的艺术作品。我在教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中,最显著的就是选用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作为教学内容。《彝家娃娃真幸福》歌曲通过彝族娃娃欢歌笑语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具有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增添了作品热闹的气氛,配以生动有趣的声势动作,旨在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演唱歌曲。《跳呀,快来跳舞》这首哈尼族童谣,呈现了哈尼族小朋友双双对跳和牵手围成圆圈跳舞的场景,根据歌词的内容,我在教学时在歌曲的间奏处设计相应的跺脚、摆头等声势动作,更加增了添欢歌乐舞的热闹气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注重学习音乐方式多元化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教学是文化与音乐的双重学习,故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在学习的同时加大文化教学,其主线是音乐学习多元化、有关文化的渗透整合,结合多学科知识,综合而成。以这样的形式进行的音乐课才是音乐与相关文化互相渗透整合的综合实践课。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学科课程内容的四大区域,对拓展学生音乐文化知识、促感知提升、促欣赏力、促表现力提升等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家教育部在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人文科的一种,与其文化性相关,学习音乐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可开拓眼界,促体验,提升学习音乐的审美,表现力、欣赏力。这说明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并规范音乐和社会生活、艺术生活的几大区域。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包含的知识面广、涉及信息量极大、具有较强的参与性,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来完成。

小孩子大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也特别喜欢音乐。但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因为设备原因,也许只有一架电子琴和一台录音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学生感到音乐学习过于单一、无趣。新课程观背景下,我们不再执著于原有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学唱课堂模式,我们所要追求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乐中玩,玩中学”的课堂模式,在这个理念基础上构建新课堂。可见新的课堂中,学习音乐方式多元化成为了音乐教学最基本的元素。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方式多元化的研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体会音乐方法,习研教材。通过摸索、实践找到更多方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更多知识,实现用音乐教育学生的目的。

音乐教学改革少不了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整合,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通过更多的音乐作品吃透文化,理解文化,丰富音乐教育资源。相关文化是音乐作品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能让音乐课堂的氛围更活跃,信息量更丰富,内涵更丰实。

(二)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音乐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演变,音乐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一直息息相关,联系一直非常紧密。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相关,音乐活动离不开听觉艺术,可尝试将听觉功能发挥,借视觉之力体会音乐。运用体验法,将生活视频融合音乐,让学生将音乐与生活有机联合,以感觉音乐、让生活、音乐有自然联系。如在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五课“有趣的声音”主题中,以“声音的强弱”为教学主线,配合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等内容,意图在于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引导强弱、认识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演唱中运用。因此,在教学时,我从贴近儿童生活的自然界声响入手,收集很多不同的强弱声音与画面让学生辩听与视觉欣赏,让他们听辨并感受声音的强f和弱p。如听辨大雨和小雨、小鸟叫和老虎吼、小钟鸣和大钟敲。再运用各种打击乐器,如大鼓和小鼓、铃鼓和三角铁等,让学生边演奏边感受声音的强与弱的对比,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上力度记号。这些声音各有各不同,有轻、重、缓、急之分,音乐元素特色鲜明,有极强的节奏感。 这些声音是大自然的,与画面交合中孩子会有意外收获,让他们发现音乐变化,并感受音乐及生活联系,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为人类万能之言,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方式。音乐与语言本身就是一体的,文学、绘画也是一体的,诗、乐、歌、舞是不可分离的,在人类文化之初普遍现象,并一直保持、传承至今。音乐课堂是音乐活动场所,不只是简单教学学生唱唱歌、识识谱而已。而是要结合各类艺术科目,才能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制定教学内容、目标,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方法,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中的美,并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教无定法,而是灵活百变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研究。只有将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音乐形式中的丰富情感,才能更好地陶冶人的情操,启发智慧,使人格向完整化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娜.如何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J].新课程(教研),2011(04):135.

[2]王伟浩,张萍.音乐文化与音乐内容的融合之尝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166.

[3]刘晓梅.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J].中文信息,2013(11).

[4]薛晖.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思考[J].儿童音樂,2009(08):44-46.

猜你喜欢

渗透
幼儿园课程渗透美术内容的教学策略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